

易菇網訊:蛹蟲草又名北冬蟲夏草、北蟲草、蛹草,是一種藥食兩用真菌。4月20日晚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呂作舟在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舉行的中國食用菌協會第二十期《菌類園藝工》職業資格培訓班上講授了《蛹蟲草菌種的生產及栽培技術》。
呂作舟教授首先對冬蟲夏草作了簡單介紹,冬蟲夏草屬于子囊菌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被蟲草菌感染的蝙蝠蛾類幼蟲在冬天鉆入地下致病死亡,蟲草菌核就在病蟲體內形成,外表仍保持原來蟲形(冬蟲),到翌年夏季溫暖潮濕適于菌體生長時,從蟲體頭部生出一根有柄呈棕色、紫褐色、咖啡色至深褐色的棒狀子實體(子座),長4~11 cm,粗約3 mm,形似1株野草(夏草),故名“冬蟲夏草”。同時,講述了冬蟲夏草的生活史、西藏那曲冬蟲夏草價格變化、蟲草無性型菌絲體人工發酵,并指出目前冬蟲夏草栽培利用現狀有人工培育子實體難度極大、涉及到菌種分離、寄主昆蟲飼養、寄主侵染和子實體形成條件等較為困難的技術問題,經過多年努力,云南、四川等地已在高海拔地區小面積地野外半人工地成功培育出子實體。由于寄主大規模飼養的困難,冬蟲夏草目前還難以實現全人工產業化生產,盡管不少產品皆冠以“冬蟲夏草”之名,但真正使用冬蟲夏草無性型作為生產菌株的則并不多見。
呂作舟教授在講述蛹蟲草栽培中,介紹了蛹蟲草的生物活性物質、食用和藥用價值、在傳統醫藥中的應用。1930年代,Shanor首次用昆蟲蛹接種獲得具成熟子囊殼的蛹蟲草。接著,日本的樂師寺和小林義雄用米飯培養基培養出蛹蟲草,而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蠶蛹成功栽培蛹蟲草的國家,目前,蛹蟲草的栽培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一般在室溫下春秋兩季都可栽培,若在室內人為控制的環境下四季均可栽培。主要有蠶蛹和米飯培養基栽培兩種方式,目前,世界上除我國大規模人工栽培蛹蟲草外,韓國和日本等國也有批量栽培,我國規模化人工栽培蛹蟲草主要集中在遼寧、吉林、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等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