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組合拳 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以前,每到
糧食采收之后,秸稈只能在地里燃燒,造成了環境污染。去年,大邑示范推進了以秸稈收貯運為核心的“種禁循環”秸稈綜合利用模式,使得當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具有大邑特色的秸桿綜合利用“種禁循環”的經濟模式也在全市進行了推廣。 近年來,大邑大力推廣以“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為核心的“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僅2013年,全縣就完成了24家生豬規模養殖場“種養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建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顯著,據息,今年大邑將繼續推進該項工作,全縣規模場全部實現種養循環模式。
大邑縣花水灣鎮天宮社區天麻種植合作社董事長趙正榮給記者講了合作社前后的變化,以前家家戶戶單干的時候,每家每年收入不到一萬;自從開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來,村民將土地整合種植天麻,合作社的每戶收入都可以增加5000元以上。大邑縣利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鼓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經營模式,試點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服務模式,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構建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引導2家以上合作社開展合作式、托管式社會化服務,新組建家庭農場10個以上,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以上。
都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高端、高效、特色的大邑農業品質口碑相傳,大邑成為了眾多知名企業的“香餑餑”。大邑縣借助企業青睞的優勢,大力強化農業招商,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引進,以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對于已經簽約項目,大邑縣狠抓項目促建,實施問題工作法,建立項目促建月推進工作機制,重點抓好特色產業項目促建。
今日大邑,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帶成片連接,循環經濟快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雛形初現,招商項目有條不紊,高效推進,大邑駛入了真正農業大縣建設的快車道,大邑人在自家門口就鼓起了腰包,享受著青天綠水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