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鎮已經有一千畝地種上了香菇、木耳,150戶農戶“變身”為種植戶,他們的畝平均收入從以前的幾百元增加到了8千、1萬,部分賺得多的村民的畝平均收入甚至比以前翻了二十倍,達到2萬元。
對農戶來說,種香菇不費多少錢和力,收益卻是最初沒想到的。地是鎮里承包的,種植戶不用交租金,管道澆灌、遮陽網、技術員也是鎮里提供的,種植戶只需購買菌棒和大棚,而且菌棒成本也是鎮里出一半。鎮農林服務中心還利用冬閑推廣庭院經濟,帶動陳辛莊村40多戶農戶種植平菇,短短2個月時間,每戶農民的純收入就在1500元以上。去年春節時,陳辛莊村的農戶都在門前掛上了紅燈籠,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書記蹲地頭幫農民致富
種慣了地的農戶一開始并不信任鎮黨委提出來的種香菇的路子。“頭一茬大伙兒還不太會種,出來的香菇太濕,鎮里專門派車拉到市場賣都沒銷路。那會兒啊,種植戶急得都上地頭罵。”孔莊村黨支部書記韓寶新說。后來掌握了技術,越種越好,嘗到了甜頭的農戶才開始紛紛種植香菇。
為了推廣種植香菇、木耳,陳辛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洪金幾乎每天都“扎”在村民的林地里,協調物資、輔導技術、聯絡銷路,忙得不亦樂乎。他說:“這是黨支部覺得最累的一年,但也是最充實的一年。”馬合店村黨支部書記盧松泉為了推動村里的冷棚蔬菜生產,四處幫農戶聯系籽種和銷路,為菜農請來老師,到地頭指導種植技術。
現在,孔莊村的香菇銷往香河、廊坊、新發地,名聲在外,許多商販都慕名前來收購,“車子天天來,昨天就來了十多輛車,賣出了1萬多斤。”韓寶新說。據了解,今年永樂店鎮計劃把林菌間作的面積擴大到1500畝。
晨報記者 王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