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關介紹,二00六年一至二月,福建省食用菌出口四萬五千余噸,價值達六千零五十萬美元。其中,俄羅斯、日本、德國、荷蘭為主要出口市場。
食用菌味道鮮美且具有獨特的食療保健作用,自古被稱為“山珍”,現在則被譽為“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天然綠色食品”等。食用菌國際貿易需求漸旺,促進了食用菌出口的增長。
福建省食用菌產業向技術、規模和適銷的方向發展,目前擁有 “嘉田”、 “吉田”、“天珍”等知名商標,其中嘉田公司的秀珍菇等五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吉田”產品獲得FDA認證,可直接進入歐美市場。
但福州海關有關人士同時指出,在福建省食用菌出口增長的同時仍面臨三大壁壘:
一是標準壁壘。目前僅在農藥殘留限量的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有二千五百七十二項標準,歐盟有二萬二千多項,美國有八千多項,日本有九千多項,而中國相對較少,與國際標準相比尚存在差距。此外,中國食用菌在農藥殘留、放射性殘留、金屬含量、化學添加劑等方面也達不到國外的檢測標準。
二是知識產權壁壘。二00四年日本開始實施的《種苗法修正案》,使用DNA分子檢測設備,發現利用日本植物種源生產或改良的農產品的,要向日本繳納專利費,至今仍對食用菌出口日本構成一定威脅。
三是環保壁壘。出口至歐盟和美國的食用菌遭遇消費國對農產品設置的環保壁壘,如二00六年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規定食用蘑菇罐頭中不能含雙酚環氧樹脂、酚醛環氧樹脂,鄰酚環氧樹脂含量必須小于一PPM等。
此外,福建省食用菌生產仍以主產地區域性集中生產為主,出口的產品主要為原料性的大包裝初級加工產品,產品附加值低,新功能的環保食品有待進一步研發。
中新社記者 黃翔 廖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