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縣人民政府今天在京公布“青川黑木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田壯表示,這標志著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大家庭里又增加了新的一員。同時,也標志著“青川黑木耳”這一法定標識受國家保護,凡保護區外的黑木耳都不得使用“青川黑木耳”標識。
此次被批準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名稱為“青川黑木耳”。地理標志保護的范圍為:四川省青川縣縣轄區域。在轄區內生產的青川黑木耳為法定意義上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中共四川省青川縣委書記李浩生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青川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及青川黑木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情況。青川縣是全國生態示范縣、生態農業試點縣、森林蔬菜八強縣和食用菌示范縣,山珍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黑木耳、香菇、竹蓀、蕨菜等山珍綠色食品,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譽。在眾多的山珍資源中,青川黑木耳早就享有盛譽,以肉厚、朵大、色澤好、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確定為國家黑木耳質標。目前全縣共有耳林山地近50萬畝,2005年黑木耳社會產量達到400噸,今年將新增黑木耳960萬根棒,可新增產量600噸以上,人均可增收300元。李浩生同時表示青川縣人民政府將強化對青川黑木耳地理標志保護的后續監管,充分保護青川黑木耳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含金量,依法規劃管理好地理標志產品,強化領導,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大力開展青川黑木耳地理標志產品執法打假工作,切實保護青川黑木耳獨有的地域、品牌特色。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是我國對具有獨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產品特色實施保證和監督的一項制度,它通過制定法律、產品標準、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運用檢驗、檢疫等手段對原材料生產、加工、制作到銷售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同時,它還是一種獨立的知識產權形式,反映一個地域的名稱,為地域共有,而不能由某個特定的企業和個人等獨占。是地理、人文、歷史文化遺產組合構成的無形資產。
自1999年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已經對龍井茶、紹興酒、金華火腿、茅臺酒、吉林長白山人參、陜西蘋果、盤錦大米、鎮江香醋、洛陽唐三彩、揚州漆器等近500個產品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核準了4000多個企業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產品范圍涉及酒類、茶葉、水果、傳統工藝品、食品、中藥材、水產品等,保護產值達5000億。為有效地保護中華民族的精品,提高特色產品質量,保護資源與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產業調整,延伸產業鏈,增加就業,增強地理標志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擴大出口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