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據了解,我國食用菌栽培技術雖然解決了作物秸稈、牲畜糞便、林業枝條等農村大量廢棄物帶來的污染和利用問題。但是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菌糠卻是長期以來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由于菌渣中尚有大量菌絲,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在造成了資源浪費的同時,又導致害蟲和病原微生物特別是霉菌大量繁殖,造成空氣和環境污染,亟待解決。
近日,記者從3日從北京市農業局獲悉,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的專家經過近三年研究、試驗,終于實現了食用菌生產中廢棄菌糠的再利用和零排放。食用菌敢說“我是零排放!”了!
據悉,創新團隊的專家以房山和大興農科所及農戶育苗棚作為示范基地進行了食用菌廢棄物再利用實驗。首先利用培養蟹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的第一道廢棄菌糠經過添加適量營養成分后再培養平菇,使得菌糠營養轉化效率達到75%-80%,不僅污染率低,而且出菇率高。在此基礎上,利用食用菌二次培養所形成的第二道廢棄菌糠經過添加少量的耐熱微生物,在適當環境下發酵后,可以作為西瓜、甜瓜等作物的育苗基質,育苗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草炭基質,全部達到壯苗標準。
菌糠發酵過后,不僅殺死了多數病原菌,也使得育苗和播種期提前一周以上,污染率大大降低。同時,兩次再利用,降低了育苗成本,也提高了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除此之外,也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