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菌棒是黑木耳的營養載體,只有菌棒的菌絲體生長好以后,才能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長出黑木耳。現在黑木耳剛剛生長出來,等過段時間天氣回暖之后,這些黑木耳會長得非常好。”他指著田里密密麻麻的成片菌棒,臉上露出憧憬的笑容。
他,就是今年剛滿29歲的吳松青。2008年他從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后,在南京開了一家工藝品公司。當他發現政府對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加時,回家創業的種子在心里生了根發了芽。
回鄉進行一番考察后他發現,被稱為“安徽蠶桑第一鎮”的來榜鎮,現有10000多畝的桑園面積,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桑枝條。以前,這些桑枝條被當地的老百姓丟棄或當成柴火燒。他突然想到,倘若能用這些桑枝來栽培木耳、香菇等經濟作物,不僅能有效利用桑枝,還能夠有效減少因栽培黑木耳對樹木的砍伐,既經濟又環保。
說干就干。因自身專業不對口,吳松青帶著妻子專程去到浙江等地進行考察,學習種植經驗,同時在岳西也常向土菌類專家求教。準備工作做足以后,2013年8月,他開始在當地的老百姓中以每百斤30元的價格回收桑枝。原先的柴火忽然有了經濟價值,這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歡迎。老百姓紛紛將收集的桑枝送上門來。吳松青用機器把桑枝加工制作成菌棒,植入田地開始黑木耳栽培。據統計,20畝的黑木耳栽培基地如果種植成功,總產量將會達到30000斤左右,收入可達15萬元。
當談及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想法時,吳松青激動的說:“下一步我們要在產品的包裝、商標及注冊網站上加強宣傳和推廣,同時在岳西本地的菜市場上設立專營攤位。”同時希望有一天能夠讓自己的產品走出去,成為時尚,成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