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巖生通訊員繆存建)2月24日,壽寧縣清源鄉外韋村卓仕燦、吳建長等15位菇農從縣工商局執法人員手中領到了5665元的賠償款。至此,這起因作菇原料摻雜使假、涉及人數達15戶的菇農群體投訴,只經過前后三天時間,就得到了圓滿解決。
2月18日,本報第2版以《昧心商家坑菇農作菇原料動手腳》為題刊發了壽寧縣工商局在該縣大安、坑底等鄉鎮查扣了近百噸摻有泥沙、花生殼等雜物的作菇原料―――麥麩的消息,引起了壽寧廣大菇農的注意。隨后,清源鄉外韋村菇農卓仕燦等人發現自己從該鄉供銷社生產門市部所購的麥麩中也摻有不少泥沙等雜質,遂于21日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接訴后,壽寧縣工商局鰲陽工商所執法人員迅速前往調查核實。
經查,清源鄉供銷社生產門市部經營者盧某從外地購進麥麩15噸,這批麥麩中摻有7.2%的泥沙等雜質,至案發之日起,盧某已向當地菇農售出摻雜麥麩5.06噸,經營額5665元。在工商執法人員介入調查后,盧某表示愿意全額退款,將5665元一次性全部賠償給這15戶菇農。由于發現及時,菇農們尚未將這批作菇原料投入使用,從而避免了更大程度上的經濟損失。目前,盧某庫存尚未售出的近10噸摻雜麥麩已被工商部門就地封存。
花菇種植歷來是壽寧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而麥麩是種植花菇的一種重要原料。工商部門呼吁,商家們切莫為了牟取暴利,經營劣質原料坑農害農。同時提醒廣大菇農朋友,若發現劣質原料要及時向工商部門投訴或舉報,以免給日后的收成留下隱患。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