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拉動牡丹江市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13年牡丹江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37.1億袋(塊)、總產量189萬噸、產值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20.1%、34.5%,拉動牡丹江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822元,繼續穩坐全省食用菌第一大市“交椅”。
據了解,2013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總產量占全國的二十分之一,其中黑木耳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形成了東寧黑木耳、海林猴頭菇、林口滑子菇三大優勢板塊,規模、質量、技術、效益、市場優勢全國領先,同時也成為了拉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據介紹,在“糧菌換位”指導下,2013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堅持“全域擴張增總量,耳菇并進調結構,夏秋連作提效益”的發展思路,建成標準化園區62個,牡丹江市有70%以上村從事食用菌生產,其中專業村達到353個;支持鼓勵珍稀菌類生產,重點推廣秋耳栽培技術,牡丹江市有26.7億袋地栽木耳實現了兩季生產和節約增效。與此同時,牡丹江市還以推廣棚室菌立體化栽培模式為突破口,推動產業向節水節地省工的集約化方向發展,新建食用菌棚室5792棟,其中黑木耳掛袋量達到1.7億袋,是2013年的9.3倍,擴張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下一步,牡丹江市將繼續大力推廣棚室菌生產,加速總量擴張和質量提升步伐,同時堅持耳菇并進的思路,擴大珍稀菌類生產比重,調優結構、規避風險、提高效益,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放大全國黑木耳第一市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