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南盛公司總經理顏亞偉在溫控菇房檢查杏鮑菇長勢。
日前,筆者在龍海九湖鎮新春村龍虎庵社新南盛杏鮑菇生產基地,看到80多間100平方米的自動溫控菇房錯落有致,工人們在出菇房內麻利地將杏鮑菇裝袋、封口、裝箱。“我們采用全自動溫控周年生產技術,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日產杏鮑菇8.5萬包約23噸成品鮮菇。”新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亞偉說。
過去,九湖鎮菇農種植杏鮑菇、秀珍菇、白背毛木耳等食用菌,往往采用簡易搭蓋的菇房種植,溫度、濕度、光照等難以控制,生產周期長、產量低,風險無法把控。“傳統的杏鮑菇種植采用平面土壤種植,1平方米最多種植100袋,生產的杏鮑菇菇型差,肚大尾尖,破土時容易受污染。”顏亞偉說。
2005年,顏亞偉開始投資引進國際先進的全自動溫控周年生產技術,采用溫控房立體種植生產,為杏鮑菇創造出最佳的生長環境,1平方米可種植200袋,生長的菇型大小均勻,產品質量穩定,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2011年,他又擴大生產規模,公司由起初的30畝擴建到現在120畝的生產規模,雇工300多人,新南盛朝著工廠化、智能化及規模化提升。
靠著質量過硬的產品,新南盛打開了銷售市場,與國內各大中城市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連鎖店訂立產銷合同,而且20%的產量銷往東南亞國家。現在,新南盛的杏鮑菇每公斤可賣11.6元,比其他同行小企業的產品每公斤價格高出1元。
顏亞偉告訴筆者,一間100平方米的自動溫控菇房要投資10多萬元,新南盛單是設備就投入3000多萬元,雖然投資成本比傳統模式要高很多,但杏鮑菇一年四季都能生長,不受外界因素影響,農業效益高,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全國百家綠色食品生產示范企業之一,新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漳州精致設施農業的典范,杏鮑菇生產銷售走在漳州前列。目前,九湖鎮日產杏鮑菇50噸以上,占漳州產量的半壁江山,而其中近一半產量產自新南盛。
依靠技術改革轉型升級,九湖鎮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品種日益豐富。在林下村的輝仁食用菌合作社秀珍菇種植基地,社長王漳輝經過兩年的技術摸索,采用冷凍機先冷后熱刺激秀珍菇生長的技術,大大提高了秀珍菇產量,9畝土地每年生產70萬包秀珍菇,產值100多萬元。翁亞森種植白背毛木耳已有20年,他倡導生產綠色產品,堅決不使用高濃度農藥噴灑,每年40萬包白背毛木耳出口日本,而且依靠科技實現種植工序打包、翻料機械化操作。“目前,我們正在研究白背毛木耳液體接種技術,到時工廠化生產程度更高。”翁亞森說。
近年來,九湖鎮政府因勢利導,建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共培育科技示范戶96戶,引導企業和大戶采取龍頭企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戶、合作社+科技示范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同時,編制了《九湖鎮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大力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全鎮涌現出200多家規模化生產的食用菌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其中,無公害產品產地雙認證企業3家,綠色食品認證企業1家,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企業2家,漳州市知名商標2個。
九湖鎮黨委書記蘇明河說,為引導九湖食用菌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目前,鎮里正在申請規劃省級農民創業示范基地,進一步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原標題:龍海九湖鎮食用菌產業科技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