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江山市食用菌生產規模創歷史最高水平,種植量達1.7億袋,比2004年增加3000萬袋,增幅達21%,食用菌產業產值預計可達5.1億元。
在壇石鎮際上村,新建起了一排種菇的大棚,菇棚主人江松告訴我們,這些大棚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目前已種下白菇30萬袋。江松在白菇種植上已摸爬滾打了十多年,以前每年只種兩、三萬袋,2003年開始,他在虎山街道彭里村租來場地,種植20萬袋白菇,今年,他又租來20畝山地,擴大種植規模,明年,他還打算投入50萬元進行工廠化生產。
江松的種菇歷程是江山市食用菌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山市把發展食用菌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食用菌園區建設為抓手,培育規模戶、規模村,導入工業化生產模式和食用菌產銷聯合體,不斷推進種植區域化、規模化。目前,全市種菇戶平均規模達2萬袋,而5萬袋以上的達250多戶,榮盛、天天等食用菌公司種植規模均超過100萬袋,種植100萬袋以上的基地村有30個,1000萬袋以上的鄉鎮有5個,全市種菇戶有7000多戶2萬多人。
除政策驅動示范帶動、龍頭拉動外,江山市還積極實施科技推動戰略,以發展秀珍菇、竹蓀為突破口,形成多品種發展格局,填補了白菇季節后的空白,實現了綜合利用和周年生產,使菇農四季有菇種,常年有收入;多項生產技術獲得突破,白菇工廠化生產實現零的突破,上半年種植量突破100萬袋,利用小型制冷設備發展秀珍菇,推廣稻草種植竹蓀技術。此外,江山市相繼形成了一批加工龍頭、市場龍頭、種業龍頭,目前全市有白菇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能力6000多噸,以解決食用菌販銷為主的農貿城已經投入運行。
產業化格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食用菌種植規模的迅速擴張,據統計,今年江山市白菇種植量達1.4億袋,秀珍菇2200多萬袋,增幅分別達19.2%和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