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利用冬蟲夏草深層發酵技術所培育出的菌絲產品,被廣泛用于制藥企業、保健品配方原料,菌絲產品或將有助于天然冬蟲夏草交易價格回歸理性。”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6日告訴中新社記者。
近年來,受無序開采和惡劣氣候影響,冬蟲夏草產量以每年5%的速度持續下降。從而導致冬蟲夏草交易價格一路暴漲,在業界有“軟黃金”之稱。
“目前市場上蟲草的交易價格為每斤七、八萬元(人民幣,下同),而質量上乘的蟲草則高達十幾萬元。尋找冬蟲夏草替代品的呼聲很高。”李玉玲說。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日本、英國等國便著手探索人工培育冬蟲夏草技術,但未能如愿。
直至80年代,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首先從冬蟲夏草中分離出蝙蝠蛾被毛孢真菌,通過人工培養,該真菌可長出與天然冬蟲夏草結構一致的子座(冬蟲夏草的根部),這也是目前唯一能夠在人工條件下長出子座的真菌。
“將冬蟲夏草活性菌(真菌)從蟲體中分離出來,再模擬青藏高原氣候,利用發酵技術生產出菌絲。”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秘書長趙錦文解釋冬蟲夏草深層發酵技術。
“利用菌絲所生產的藥物,在緩解哮喘和改善睡眠等方面的作用可與冬蟲夏草相媲美”,李玉玲介紹,菌絲產品可調動機體免疫機制,抵抗腫瘤細胞,讓腫瘤細胞鈣化。
“但從整體防御機制來說,比如抗衰老、防御細胞減少等不如天然冬蟲夏草的效果好”。李玉玲強調。
記者從菌絲生產企業了解到,目前,菌絲產品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病人、亞健康人群、有疾病預防意識的人對菌絲產品均有需求。
“菌絲產品在市場上一公斤僅賣5000元,價格比天然冬蟲夏草低得多,但菌絲產品的價格還是高于一般保健品”,李玉玲認為,菌絲產品市場可以分流部分消費人群,有利于冬蟲夏草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原標題:冬蟲夏草菌絲產品或將助力蟲草價格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