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包材料要用最好的,這樣生長出來的菇的口感和菇形才好……”8月25日,筆者來到位于忠縣任家鎮的重慶憨厚蔬菜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被鄉親們稱為“菇”爺的萬建興正忙著給員工作指導。
憑質量站穩腳跟
在這個占地約30畝的食用菌基地里,裝袋室、拌料室、出菇棚、員工宿舍等一應俱全。寬闊的水泥便道兩旁是16個標準化出菇棚,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員工們正忙著裝袋……“今天凌晨兩點半采摘了500多斤姬菇送往縣城。現在,訂單不斷增加,有點供不應求。”萬建興說,基地的員工已經從最初的10余個,發展到現在的30多個。
“大媽,套袋技術難嗎?”看見一名老人在裝菌袋,筆者問道。“簡單,一學就會,做起也不累。”今年60歲的郭家茂大媽在基地打工有些日子了,每天能掙到40元錢。
“你摸摸我們生產的姬菇和平菇,葉片比其他地方生產的厚,你再用手用力地按一按,葉片不會破的。”萬建興說著隨手抱起一個菌棒遞給筆者,“你再聞聞看!”筆者拿起菌棒嗅了嗅剛長出來的姬菇,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
“食用菌的口感、外形等跟菌包材料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我們使用的拌料都是從成都運回的優質材料,成本雖高,但生產出的食用菌口感、香味、外形都會好些,成活率也高。”談及生產,萬建興有自己的考慮,“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以真心換來發展
2008年,萬建興和好友陳兵合伙開始投資生產食用菌,并創辦重慶憨厚蔬菜有限公司。“有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除了按時發放工資以外,無論大小節日,萬建興都會給每位員工送上一份小禮物,遇到員工生日的時候還有特別的禮物。公司上下團結和睦,萬建興的事業也高歌猛進。
“2012年,對于我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先是投資上百萬,修建了國家級標準化生產食用菌基地;二是拿下了重慶百貨商場的食用菌供應權,今年我的食用菌已經進入了重慶百貨商場了。”萬建興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國家的優惠政策落到了實處,他得到了31萬元的場地建設補助。
隨著人們健康飲食和食用菌消費知識的普及,菌菜新品開發速度加快,市場需求量也在增加。萬建興準備在增加杏鮑菇、香菇、木耳等品種的基礎上,讓村民在自己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免費領取菌棒回家種植,他再以市場保護價對食用菌進行回收。“一個菌棒的成本是3.4元,村民領一個菌棒回家,可以凈賺3元左右。”
“全縣像我一樣種植食用菌的,還有很多。”萬建興介紹,忠縣目前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協會,協會已帶動任家、新立、拔山等鄉鎮年種植3200萬袋食用菌,總產實現1200萬公斤。(原標題:“菇”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