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乏善可陳,行業標準而不統
自然界菌類1000余種,人工開發栽培僅70余種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年產量始終穩定在1000余噸的水平,占世界總產量70%以上,其綜合指標已位居糧、棉、油、蔬、果之后,居第六位。但整個食用菌產業從栽培到加工生產,其發育水平仍在低位徘徊。食用菌栽培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行業標準過于繁雜,缺乏銜接統一;自然界1000余種菌類,人工開發栽培僅70余種。
8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高層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農科院等專家及客登庸實業(上海)有限公司等企業界代表就相關議題展開了討論。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其產量已從1978年的50萬噸猛增至2004年的1038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上世紀末,年出口量基本保持在250萬噸左右,而本世紀初,年出口量已突破300萬噸,每噸單價已從1200美元升至1300美元。
盡管食用菌產量及規模有了大的突破,但產業發育水平仍在低位徘徊。中國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員胡清秀分析說,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一是食用菌栽培仍以一家一戶分散式生產為主,具備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乏善可陳,產業化水平很低;二是栽培、生產、加工標準政出多門,缺乏銜接統一,不具實際操作性;三是對食用菌功效研究開發力度不夠,自然界1000余種菌類,人工開發栽培僅70余種,而已開發菌類中,又以平菇、香菇、金針菇為主,品種過于單一。
(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買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