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昔陽縣雙孢菇種植轉身之路


    【發布日期】:2013-08-20  【來源】: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
    【核心提示】:種1畝雙孢菇的價值相當于100畝玉米,一年用六個月的勞作換取7萬元的收入,起源于昔陽縣兩個農民大膽試驗的“星星之火”,成為如今50萬平方米的“燎原之勢”,甚至輻射帶動周邊和順、左權等兄弟縣,迅速崛起了太行山上一個嶄新的增收板塊。
       充分尊重群眾的智慧,充分相信群眾的創造力,充分保護群眾的經驗,充分鼓勵群眾的積極性,正是在這一態度的影響、引導下,短短三年,昔陽縣成就了今天雙孢菇種植的傳奇。
      種1畝雙孢菇的價值相當于100畝玉米,一年用六個月的勞作換取7萬元的收入,起源于昔陽縣兩個農民大膽試驗的“星星之火”,成為如今50萬平方米的“燎原之勢”,甚至輻射帶動周邊和順、左權等兄弟縣,迅速崛起了太行山上一個嶄新的增收板塊。
      推廣速度之快,農民發展愿望之強烈、市場受歡迎度之高,在多少年農業農村領域的新產業“試驗”中,雙孢菇幾乎項項拔得頭籌。昔陽縣把政府“看得見的手”放在農民群眾的實踐性、創造性、積極性之后,以“四兩撥千斤”之道,推動著這一新興產業的崛起、壯大,使其奔向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來源于興起于農民的探索——迅速打開了突破口
      雙孢菇的種植在昔陽縣純屬偶然。
      趙壁鄉后口莊村的吳保軍、北石龕村的王貴平在太原市的工廠從事雙孢菇收購,經過日久接觸,了解到了雙孢菇巨大的市場潛力,基本掌握了種植技術。
      2009年初試身手的回鄉創業以失敗告終。2010年,吳保軍聯合村里思想活躍的6戶村民成立了豐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集資105萬元建起8個棚,同時高薪聘請了福建、山東等地的師傅,一季秋菇,兩個多月時間,收入100多萬元,當年投資當年收回。
      北石龕村如此高效的雙孢菇產業在村民們眼中成為傳奇。牛糞、玉米芯變廢為寶作原料,竟能長出蘑菇,村民們紛紛跑上門來看“新鮮”。吳保軍細細地給大伙算了一筆賬:“占地270平方米的菇棚,搭5層架,種植面積可能650平方米,投資4萬元,每平方米年產菇30斤左右,每斤收購價5元,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利潤可達100元,一個棚一年純收入6.5萬元。”
      6戶合作社成員的親朋好友開始動心,隨后,他們周圍的村民們又慕名而來。身邊鮮活的實例、菇農鼓起的荷包讓大家心服口服。
      5000平方米,到6萬平方米,到18萬平方米,到50萬平方米,占地少、技術好掌握、原料好找、無蟲害、銷路不愁,發端于趙壁鄉的“雙孢菇現象”吸引了昔陽縣委、縣政府的關注。經過考察,雙孢菇是世界銷量最大的食用菌,在日本,一年人均雙孢菇消費量保守算在6斤左右,而中國這一數據僅為日本的三十分之一,未來一段時期,必將是這一產業的高速增長期。
      擴大種植規模、建設示范園區,縣委、縣政府順勢引導,趙壁成為孵化點。如今,全鄉種植面積占到全縣半壁江山。
      今年春天,黃巖底村的董秀斌啟動了雙孢菇初加工工廠,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一天可加工鮮菇10噸,對于農民叫不起價格的次菇,可以實現包底收購。
      “一個蘑菇廠、一個磚廠、一個林廠,黃巖底村500口人沒有一個閑人,到摘蘑菇的大忙季節,每天100元的工資都難用到工。”趙壁鄉鄉長冀寶元這樣介紹。
      用最少的土地產出最大的效益——思路變成了出路
      十年九旱、耕地少、立地條件差的現狀,讓昔陽縣39萬畝耕地,35萬畝用于種玉米。
      “什么時候玉米的種植面積下去了,農民的收入就上來了。”用最少的土地產出最大的效益,這是昔陽縣委書記丁雪欽認準的一條路。
      當雙孢菇種植潮出現時,他意識到昔陽農民的機會來了,多少年摸索農村增收、農民致富的思路,這一次,終于在群眾的自我實踐中轉變為一次光明的出路。“雙孢菇種植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可抵得上全縣玉米總產值。”
      但是,從縣長至縣委書記,丁雪欽從未主張過用政府的推手去干預雙孢菇的發展速度與規模,不下任務,不做命令,而是站在農民背后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持,讓農民在市場的主導下,信心堅定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2012年,昔陽縣委出臺1號文件《關于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推進特色農業大縣建設的意見》,縣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扶持雙孢菇產業,主要負擔6個福建師傅的工資支出,菌種試驗,支持建設初加工工廠,建設自動化料廠,幫助農民減少勞動投入,縮短生產周期,為農民啟動資金做貸款貼息等。
      在政府幫忙掃清障礙、解決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在市場看好,福建、杭州等地采購商蹲點收購的基礎上,昔陽最大限度激發了農民,越來越多的土專家、專業銷售團隊從這里成長起來。
      石龕村豐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200戶農民,從菌種、原料、技術到銷售,一條龍帶動。
      四通潤農菌業公司主要從事科技研發,不斷解決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難題。在政府的支持下,年產30萬袋菌種廠培育的菌種以每瓶1元的價格出售給農戶,是以前從山東購入菌種價格的七分之一。自動化料廠采用工業化發酵技術,可滿足全縣三分之二菇棚所需,縮短兩個月的備料時間。
      如今,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全縣雙孢菇產業覆蓋7個鄉鎮51個村,建成雙孢菇棚574個,總面積51.74萬平方米,總產值近4624萬元,且繼續穩步向前推進,預計到“十二五”末,昔陽縣將實現“百村千棚百萬平米”的目標,用2000畝的土地完成等同于30萬畝良田的經濟效益,成為全省第一、全國一流的雙孢菇生產基地。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做大做強的轉身之路
      當其他縣開始起步于這一富民新產業時,昔陽已經在積累中、探索中向前邁進。
      縣委、縣政府在充分釋放農民積極性的同時,實施造血工程,投資200萬元新建40個公益大棚,所得收入作為村集體補助,用于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困惑;投資600萬元建設菌類物流中心;投資900萬元規劃實施培訓中心和拌料中心,一步步踏出,昔陽縣悉心呵護著這一農民致富當家產業,給予不斷的鏈條完善與素質提升。
      厚基偉業食用菌產用研基地新建2.5萬平方米周年化大棚,年可產鮮菇144萬公斤,提供發酵料2萬噸,培養技工350人,并針對福建雙孢菇主產區的出菇季節打時間差,彌補市場空白。
      7月底,已過了春菇出菇季節,這里的周年棚內依然是一片片雪白覆蓋。“棚內加裝空調系統,可以人為控制溫濕度,實現錯季生產,避免規模化種植后可能出現的市場擠占。”基地負責人精心呵護著昔陽農民更大的希望。而這些棚內有底料,在經過發酵后,會免費提供給農民,成為營養豐富的有機肥料,用于解決土地板結的問題。
      在基地的另一側,同樣規模與設置的大棚內,另一項可能將來實現農民致富更高層次突圍的“蛹蟲草”試驗已經成功。每斤2000元的市場售價在實現量產后,效益更加可觀。
      與雙孢菇的食用、藥用價值相比,這些“軟黃金”的價值更大、市場潛力更加廣闊。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致力于“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的昔陽縣循著“西菜東果中養豬,山上山下種蘑菇”的思路,讓農業產業轉身之路走得日益敞亮。(原標題:巨變看昔陽之農業增效的雙孢菇突圍路 記者田文杰 通訊員任秀萍)
     
    關鍵詞: 雙孢菇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多县| 白水县| 新竹县| 襄汾县| 克什克腾旗| 桂东县| 眉山市| 舞阳县| 泰顺县| 天镇县| 阜康市| 阳谷县| 平安县| 安阳市| 阿拉善盟| 乳源| 宿迁市| 民勤县| 咸宁市| 卓尼县| 绍兴市| 安溪县| 米林县| 阜新| 肥东县| 唐河县| 泸水县| 伊吾县| 宣化县| 资溪县| 凤阳县| 厦门市| 平度市| 托克托县| 白城市| 碌曲县| 十堰市| 金溪县| 杂多县| 万年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