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明亮的食用菌廠,菌包的培養基都是用桑枝作為輔料。記者 蔡楊 攝
種桑養蠶,和種蘑菇似乎并沒有什么關聯。可是,重慶黔江區石會鎮關后村的聶明亮卻把食用菌種植基地,專門選址在一片200畝的桑園里,玄機何在?
近日,穿過一片片青枝綠葉的桑林,記者見到了正在生產基地里忙碌的聶明亮。
“桑園里桑枝多,而桑枝恰恰是制作菌包的主要原材料。”他一語道破“天機”。
聶明亮曾在黔江城區一家食用菌加工廠當過學徒,出師后卻陰差陽錯沒有干這一行,而是到了廣東打工。
聽說家鄉不少人種蘑菇掙了錢,2009年,怦然心動的他回到家鄉重拾舊業,投資建起一個食用菌種植基地。
“桑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修剪桑枝,這些廢棄的桑枝可是我的‘寶貝’呢!”聶明亮說,他以0.2元/斤的價格把桑枝收購來,經高溫消毒后,和稻草、棉殼、糠谷、玉米等混合粉碎,這便是制作菌包用的培養基了。
聶明亮說,別的木料也可以拿來制作培養基,但采購成本較高。一個菌包重6-7斤,使用桑枝的話能節約0.5元,一年下來按10萬袋菌包計算,單項成本就降低了5萬元。
另外,用桑枝這一培養基種出來的食用菌特別香脆可口,生長周期僅30-35天,比普通食用菌的生長周期短10天左右。
“每年五六月開始制種,七月就可以采摘,直到第二年四月采摘結束。”如今,聶明亮的廠房面積已達2000平方米,生產的食用菌品種主要有平菇、秀珍菇、香菇、金針菇等。因其食用菌品質好,每天1000斤的產量還供不應求。
他粗略算了一筆賬:年產菌30萬斤,按批發均價2.5元/斤計算,銷售收入75萬元;除去各項成本,年純收入在2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