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以開發山區林地資源,食用菌“野化”種植的農科技術在馬龍縣馬鳴鄉試驗成功,標志著馬鳴鄉高原特色農業由山地向林地主體推進,擁有林地管護權的農民有了新的經濟創收路子,從林地管護中見到了回頭錢。
馬鳴居委會大麥地村民小組高建方在林改政策后承包的林地里,充分利用山上的林地資源,并在縣供銷社、馬鳴農科站的幫助下,幫助其推廣食用菌野生栽培技術,通過今年的栽培試驗,一墑7—8個平方的土地,菌種投資在200多元錢,收效可達1萬多元到2萬多元。
據了解,林改之后,馬鳴鄉大多數的山林已平均分配給各村組的農戶管護,林地如何合理的開發與科學的管護,一直是擺在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面前的一大難題,好在馬鳴區域內的山林大多以云南松為主,林地土壤也大多數為紅色土壤。這經專家測定,這一獨特生態環境,極利于優良品種地生食用菌生長。
據相關專業人員介紹,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優點比較鮮明、比較多。首先它不用添置任何生產設施,節約了生產所需成本;第二,由于它生長在野生的環境下,營養吸收比較全面,口感比較好、產量也比較高,市場發展的潛力比較大;第三,馬鳴森林覆蓋率比較高,生態比較好,林改均山到戶,今后若大力推廣這項技術,能夠很好的解決廣大林農增收難的問題。
目前,在高建方承包的林地里已成功種植出草雞樅、北風菌等食用安全和經濟價值相對較高的食用菌,產量和品質都超出了預期效果。出菌高峰期,每天到山林參觀學習的人群絡繹不絕,極利于該項技術的綜合開發,同時也為山區林農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便捷的致富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