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盛產菠蘿,云南也盛產菠蘿,只不過臺灣菠蘿叫“鳳梨”,其果實形狀味道與云南菠蘿并無異樣。云南西雙版納“頭頂香蕉,腳踩菠蘿”的美名至今還在天下傳揚;而“務食”的臺灣人在上世紀70年代也因新鮮鳳梨吃不完,做鳳梨罐頭不好銷,另辟蹊徑找到了臺灣民間用鳳梨餡料做鳳梨酥“喜餅”的“財路”,開始將大量的鳳梨原料用在烘焙業鳳梨酥產品中,擴大市場,特別是在2006年創造性地舉辦“臺北鳳梨酥文化節”以來,臺灣每年一屆“推菠助瀾”的“臺北鳳梨酥文化節”在傳承民間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借在鳳梨文化節舉行比賽,評選活動,改良創新鳳梨餡料配方、制作工藝,提升鳳梨酥口感,讓許多廠商在“鳳梨酥文化節”嶄露頭角,贏得了大市場,令云南菠蘿望塵莫及。
云南早有獨門野味野生菌,但在外面的世界一直不怎么出名。2007年云南信息報發現云南野生菌美食之美,創意催生南華成為“中國第一個野生菌美食縣”;2010年云南信息報開創云南野生菌美食節,引導云南野生菌美食不斷傳承創新,利用云南信息報、樂云網媒體優勢把云南野生菌美食“炒”出了可與世界美食相媲美的“高端餐飲”名氣。已成功舉辦三屆的“云南野生菌美食節”,為云南野生菌在云南、在全國、在國際美食餐飲界打出了名聲,開拓了廣闊的市場,影響并帶動一些餐企自辦野生菌美食節。日前由云南信息報與省餐美協聯合主辦、昆明市商務局為支持單位、一圣新人人協辦的“2013第四屆云南野生菌美食節開幕式”的隆重舉行,不僅帶動了滇菜餐飲企業,還推動了包括粵、川、湘、黔等在滇各菜系餐飲企業加入進來,形成在滇餐飲企業愛參加、提升野生菌美食烹技服務品牌、眾手“炒”香野生菌美食節好做生意、廣大消者“受食惠”、皆大歡喜的云南野生菌美食節慶活動,在云南餐飲市場掀起野生菌美食消費“潮”,打響云南野生菌美食大品牌,拉動云南野生菌大產業!證明云南野生菌美食節完全可以辦成與“臺北鳳梨酥文化節”及世界各種美食節媲美叫板的云南野生菌美食大型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