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海寧市袁花鎮梨園村村民鄧順良在自家菇棚里忙活著,他說,第一次種食用菌,希望能種好。
鄧家的菇棚由豬棚改建而成。鄧順良曾飼養兩頭母豬,年仔豬出欄量40頭左右。由于沒有建沼氣池等環保設施,糞水時常外溢,對周邊環境、村民生活造成影響。如今,鄧順良養豬改種菇。他算了一筆賬:今年種植3000多段食用菌,以每段產量0.3公斤計,可收獲900公斤。他與鎮里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食用菌保護收購價每公斤9元,收入可達8000多元,效益不比養豬差。重要的是,食用菌種植污染少,鄰居不再捏鼻子了。
為讓養殖戶減產不減收,海寧實施“豬棚改菇棚”行動,鼓勵養豬戶向種菇、種菜、種花等污染少、效益高的農業轉產,對主動關停轉產、設施改造、購買食用菌種等都有相應補貼。
政策推動下,不僅散養戶主動轉產,大戶也積極響應。在海寧馬橋街道新塘村,年飼養量1000多頭的生豬養殖大戶陸哲鋒已將900多平方米的豬棚改成菇棚,購入9萬多段食用菌,“轉身”種植大戶,一年減少養殖排泄物和污水排放160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