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針菇從生產到上市,“命運”充滿了傳奇色彩。

薄中東展示公司的黃金針菇

工作人員對產品進行包裝
它要經過15個小時高達110攝氏度的高溫,之后再經過低至5攝氏度的低溫環境生長,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黃金針菇的生長環境要求很苛刻,只有在重慶的防空洞里和成都的山上才能生長。工廠化生產,目前全國只在貴陽和遵義實現了——氣候、地理、政策的優勢,讓武漢歸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貴陽,成功栽培了黃金針菇。
火與冰的考驗點草成金
黃金針菇的生長環境可謂苛刻,只有在重慶的防空洞里和成都的山上才能生長,但為何在貴州能夠工廠化生產成功呢?先從黃金針菇的配料包裝上說起,這一點,黃金針菇有著點草成金的魅力。

薄中東展示公司的黃金針菇
一個菌包3.2斤,原材料是以酒糟、玉米芯、棉仔殼等為主,以及稻草、煙稈、花生殼等,都可以作為它的原材料,這些都是農業生產的下腳料,農民都可把它們扔掉,工廠化的生產變廢為寶。
武漢歸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下稱武漢歸農)經理薄中東介紹,一畝的工廠化生產,每年將消耗100畝農作物的廢料,生產100噸的鮮菇,形成每畝100萬元以上的產值效益,還可避免因焚燒作物秸稈、廢棄酒渣而造成污染環境、影響交通的問題。
黃金針菇配料包裝完成后,一個個的菌包,接下來將進入“命運”的困難時期——“爐火中鍛造”。在110攝氏度甚至高達130攝氏度的高溫中蒸汽滅菌。
如果說配料包裝環節科技含量低的話,這一環節的科技含量就相當高。
就滅菌而言,一般采用的是高溫高壓滅菌,而黃金針菇的這一生產環節,采用的是低壓高溫滅菌。這是黃金針菇與其他食用菌的生產技術不同之處。高溫高壓燒煤或柴油等,產生濃重的煙霧和塵渣,空氣和環境污染嚴重。而武漢歸農燒的是廢菌包,基本沒有什么空氣污染。低壓高溫滅菌是武漢歸農自行發明的。

工作人員對產品進行包裝
據了解,武漢歸農在貴陽市白云區沙文鎮的工廠,占地13畝,每天生產黃金針菇成品3噸。燒廢菌包產生的爐渣,當地村民常常將其要走,作為農家肥種植香蔥等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