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黎川縣宏村鎮中湖村菇農黃火亮又顯得很忙,菌筒長菇時節,每天一大早,黃火亮便到菇棚采摘鮮菇,然后進行烘烤。年前,黃火亮到福建邵武市買來了棉籽殼,培育了10萬筒茶薪菇,現已采收了干菇1000多公斤,正等江西利康綠色農業有限公司人員前來收購。黃火亮說:“每年,我要培育8至10萬筒茶薪菇,以每筒賺一塊錢計算,收入也有8萬多元。”
黎川茶樹菇產業的發展,起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近年來,該縣引導農民利用竹屑、木屑等竹木用材的下腳料為原料,發展食用菌產業,走出了一條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一條新路子。宏村鎮孔源村原是個僻遠窮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該村農民利用棉籽殼和木屑栽培茶菇,全村戶均栽培茶樹菇3萬袋以上,戶均年獲利3萬多元,一舉甩掉了貧困帽,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村。如今,全縣涌現了像日峰鎮篁竹村、水槽村,龍安鎮下布村、王沙坑村等食用菌專業村80多個。2012年,該縣農民利用林業廢料栽培食用菌2.1億筒,產值達2.3億元。
黎川茶樹菇產業的發展,起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近年來,該縣引導農民利用竹屑、木屑等竹木用材的下腳料為原料,發展食用菌產業,走出了一條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一條新路子。宏村鎮孔源村原是個僻遠窮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該村農民利用棉籽殼和木屑栽培茶菇,全村戶均栽培茶樹菇3萬袋以上,戶均年獲利3萬多元,一舉甩掉了貧困帽,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村。如今,全縣涌現了像日峰鎮篁竹村、水槽村,龍安鎮下布村、王沙坑村等食用菌專業村80多個。2012年,該縣農民利用林業廢料栽培食用菌2.1億筒,產值達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