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農民增收
在發展方式上,張昌標漸漸告別單打獨斗,摸索出“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因為,多年實踐讓其認識到龍頭企業的優勢還是在菌種培養和市場銷售兩頭,“我們培養好菌種,提供菌包給農民,他們去栽培,然后,我們回收,負責銷售。這種模式有利于各方利益最大化。”他說。
據介紹,益升公司吸納了羅源當地300多人就業,很多人特別是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開袋車間的女工林秀珠告訴記者,三年前她就靠四處打工每月賺1000多元錢來貼補家用,自從進了益升公司,每月固定收入2800元,而且,每天還可以回去照顧家庭。
此外,羅源縣目前有1500多戶農民融入益升公司的產業鏈,幾乎涵蓋羅源各個鄉鎮。益升公司無償向他們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讓其培植的菌菇袋感染率一般控制在1%以下。目前,大多數菇農年產10萬袋菌筒,年收入可達5萬至8萬元,種植100萬袋以上的農戶全縣也達到了10多戶。
依靠這種模式,益升公司在羅源本地及周邊的古田等縣市,建立起13個共1500畝的無公害食用菌基地,去年還跨出福建在上海建立了無公害食用菌基地。“這樣可以實現雙贏,我們帶動了農民增收,他們接受我們的技術指導,能給我們持續提供質量穩定的菇品。”張昌標說。
登高望遠天地寬。雖然益升已成為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但張昌標的夢想遠大:“今年我們將投入數千萬元,引進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利用日本的設備、韓國的技術,使我們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屆時,每個品種的日出菇量就能達到15至20噸。我們的長遠目標就是要做大做強,成為國內同行業的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