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菇又稱金頂蘑、榆黃蘑,是名貴的食用菌,歷來有“真菌之花”的美稱。黃金菇不僅味道鮮美,口感滑嫩,還可以種出“黃金”來哩!不信,跟記者到忻城縣紅渡鎮壯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瞧一瞧。
早春時節,當其他村民正在備耕時,紅渡鎮工業園的壯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里卻是忙碌的豐收景象:5個蘑菇大棚內,分4層種植的菌包整齊地擺放著,工人正熟練地剪摘蘑菇;在棚外的加工車間里,幾名婦女在忙著把拌好的桑桿料裝填菌包。
合作社的理事長沈玉玲告訴記者,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把菌包賒銷給村民,采取“一對一”技術跟蹤指導,并免費提供大棚給農戶種植。出菇后,合作社負責回收產品,統一進行包裝出售,再扣除菌包成本。
“基地主要栽種黃金菇、秀珍菇,一年可培養300萬個菌包,每年收獲2-3次,每個菌包出菇最低也可獲得0.5元的銷售保本價,農戶完全是‘零’風險投入。”沈玉玲說。
紅渡鎮新莊村藍某是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去年合作社剛成立之際,在外打工的她回到家鄉后租了5萬個菌包種植蘑菇。她給記者打起了“致富小算盤”:在外打工,一年收入2-3萬元,現在光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就有2-3萬元,加上種植的5萬個菌包,按最低保本價0.5元一個算,一年還有2-3萬元“蘑菇錢”。
“在家門口種蘑菇就可以發家致富,比打工好多了!”望著大棚內的一個個菌包,藍某臉上滿是憧憬。如今,她依靠從農校學到的技術,成為合作社里有名的技術人員。
說起未來計劃,沈玉玲信心滿滿:目前,合作社已有22戶農民在種植大棚蘑菇,種出來的蘑菇以訂單銷售的模式遠銷深圳、廣州等地。下一步,合作社將在現有31畝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再擴大30畝,配合當地政府在紅渡鎮矮山村和六蝶村推廣蘑菇種植,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早春時節,當其他村民正在備耕時,紅渡鎮工業園的壯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里卻是忙碌的豐收景象:5個蘑菇大棚內,分4層種植的菌包整齊地擺放著,工人正熟練地剪摘蘑菇;在棚外的加工車間里,幾名婦女在忙著把拌好的桑桿料裝填菌包。
合作社的理事長沈玉玲告訴記者,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把菌包賒銷給村民,采取“一對一”技術跟蹤指導,并免費提供大棚給農戶種植。出菇后,合作社負責回收產品,統一進行包裝出售,再扣除菌包成本。
“基地主要栽種黃金菇、秀珍菇,一年可培養300萬個菌包,每年收獲2-3次,每個菌包出菇最低也可獲得0.5元的銷售保本價,農戶完全是‘零’風險投入。”沈玉玲說。
紅渡鎮新莊村藍某是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去年合作社剛成立之際,在外打工的她回到家鄉后租了5萬個菌包種植蘑菇。她給記者打起了“致富小算盤”:在外打工,一年收入2-3萬元,現在光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就有2-3萬元,加上種植的5萬個菌包,按最低保本價0.5元一個算,一年還有2-3萬元“蘑菇錢”。
“在家門口種蘑菇就可以發家致富,比打工好多了!”望著大棚內的一個個菌包,藍某臉上滿是憧憬。如今,她依靠從農校學到的技術,成為合作社里有名的技術人員。
說起未來計劃,沈玉玲信心滿滿:目前,合作社已有22戶農民在種植大棚蘑菇,種出來的蘑菇以訂單銷售的模式遠銷深圳、廣州等地。下一步,合作社將在現有31畝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再擴大30畝,配合當地政府在紅渡鎮矮山村和六蝶村推廣蘑菇種植,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