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為干擾導致的森林退化是目前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威脅之一。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隨著自然森林植被破壞的加劇,區域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作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組分的附生地衣,在維系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以及養分與水分循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另一方面,附生地衣因其菌藻共生、無表皮細胞分化等獨特的生理與形態結構,對生境變化高度敏感,極易受到森林結構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盡管我國一些學者已在地衣物種分類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有關的地衣生態學研究卻相對滯后,特別是亞熱帶山地森林附生地衣物種多樣性與分布及其對環境變化的研究鮮有報道。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恢復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李蘇在導師劉文耀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哀牢山徐家壩地區現有的原生林和次生林鑲嵌分布的景觀格局,通過大量的野外取樣調查,采取多樣性評估、整數線性規劃和相關性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了各類森林群落中附生地衣的物種多樣性與分布特征及其對群落結構變化的響應。
研究發現,哀牢山徐家壩地區山地森林附生地衣具有極高的物種豐富度。山頂苔蘚矮林和木果柯林兩種原生群落中具有很高的附生地衣多樣性,并蘊育有大量的地衣稀有種;在中齡櫟類次生林、滇山楊林和厚皮香林等三類次生林中地衣物種也十分豐富,尤其是藍藻地衣類群的多樣性很高。相比之下,老齡櫟類次生林、旱冬瓜林和云南松林三類次生林中地衣物種豐富度較低。相關性分析表明,林冠開闊度、宿主多樣性等是決定哀牢山地區森林附生地衣的分布的主要因子。本次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以前基于大型地衣凋落物分析的研究發現(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61:1760–1770),連片的原生林與斑塊狀次生林的鑲嵌分布格局,可以提高亞熱帶山地森林景觀附生地衣的物種多樣性。
相關研究結果已以Epiphytic lichens in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 Species divers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為題,發表于國際保護生物學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159:88–95)。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恢復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李蘇在導師劉文耀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哀牢山徐家壩地區現有的原生林和次生林鑲嵌分布的景觀格局,通過大量的野外取樣調查,采取多樣性評估、整數線性規劃和相關性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了各類森林群落中附生地衣的物種多樣性與分布特征及其對群落結構變化的響應。
研究發現,哀牢山徐家壩地區山地森林附生地衣具有極高的物種豐富度。山頂苔蘚矮林和木果柯林兩種原生群落中具有很高的附生地衣多樣性,并蘊育有大量的地衣稀有種;在中齡櫟類次生林、滇山楊林和厚皮香林等三類次生林中地衣物種也十分豐富,尤其是藍藻地衣類群的多樣性很高。相比之下,老齡櫟類次生林、旱冬瓜林和云南松林三類次生林中地衣物種豐富度較低。相關性分析表明,林冠開闊度、宿主多樣性等是決定哀牢山地區森林附生地衣的分布的主要因子。本次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以前基于大型地衣凋落物分析的研究發現(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61:1760–1770),連片的原生林與斑塊狀次生林的鑲嵌分布格局,可以提高亞熱帶山地森林景觀附生地衣的物種多樣性。
相關研究結果已以Epiphytic lichens in sub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 Species divers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為題,發表于國際保護生物學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159: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