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縣馬山鄉種植大戶覃國新,利用山區松樹砍伐后遺留下來的樹樁種植茯苓,走出一條帶動山區農民致富的路子。
3月9日,縣農業局分管食用菌生產的紀委書記農昌招到鎮龍鄉調研茯苓生產。據了解,覃國新先后在校椅鎮六味村、木力村等地種植茯苓,取得成功。目前他在鎮龍鄉古樓、大站等村委種植有茯苓3000畝,都是利用松樹砍伐后的樹樁進行栽培,不占耕地,不影響林業生產。這些茯苓在去年中秋節前后開始種植,雖然到今年4月份收獲第一批(3-4個月收一批),順著松樹根系已經可以看到一團團的茯苓,長得好的一個樹樁就已經有了30來斤。覃國新介紹,每個樹樁需投入種子15元,一般可收茯苓40~50斤,多的有60斤,主要銷往湖南等地。雖然去年茯苓收購價格下跌到3元/斤,每畝產值仍達3700元。
茯苓,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是著名的中藥材,在醫療上應用廣泛,著名的龜苓膏、茯苓餅就是以茯苓為主要原料。橫縣森林覆蓋率高,松樹資源豐富,發展茯苓生產,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當地的剩余勞動力,是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
3月9日,縣農業局分管食用菌生產的紀委書記農昌招到鎮龍鄉調研茯苓生產。據了解,覃國新先后在校椅鎮六味村、木力村等地種植茯苓,取得成功。目前他在鎮龍鄉古樓、大站等村委種植有茯苓3000畝,都是利用松樹砍伐后的樹樁進行栽培,不占耕地,不影響林業生產。這些茯苓在去年中秋節前后開始種植,雖然到今年4月份收獲第一批(3-4個月收一批),順著松樹根系已經可以看到一團團的茯苓,長得好的一個樹樁就已經有了30來斤。覃國新介紹,每個樹樁需投入種子15元,一般可收茯苓40~50斤,多的有60斤,主要銷往湖南等地。雖然去年茯苓收購價格下跌到3元/斤,每畝產值仍達3700元。
茯苓,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是著名的中藥材,在醫療上應用廣泛,著名的龜苓膏、茯苓餅就是以茯苓為主要原料。橫縣森林覆蓋率高,松樹資源豐富,發展茯苓生產,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當地的剩余勞動力,是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