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食用菌企業都想打造一流的企業,當然這不僅要靠食用菌企業的硬功,也要靠健全的菌界市場環境。確實我國食用菌企業已經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功崛起。誕生了一批國內較有影響的企業。
我國一流食用菌企業的標準,筆者認為無非是大、強、久。所謂“大”,主要指食用菌企業規模要做大,主要指日產量多少,如上海雪榕日產量143噸,星河生物日產量62噸,甘肅天水眾興日產55噸等這些可謂做的很大;所謂“強”,是指食用菌企業能創造不俗業績,在食用菌行業產生強影響力;所謂“久”,則是要建立經得起歲月考驗的食用菌大企業。對中國食用菌企業來說,做大并不難,做強和做久則需要食用菌企業在贏利的基礎上,建立長遠的愿景、價值觀、使命和文化,以及一整套完善的企業治理體系。目前,中國食用菌企業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常因“大而不強”而飽受詬病,“做久”則似乎是中國食用菌企業目前遙遠的夢想。我國食用菌企業做強才能做到持久,做強才能真正做大。
中國食用菌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最大的問題主要有幾個:第一,中國食用菌企業還缺少一個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食用菌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很多食用菌企業憑著感覺,憑著政策空間和機會主義的信號來經營自己企業。第二,中國的食用菌企業家精神還比較缺乏。食用菌企業應該是一個相當理性的系統,應該有自己的使命、規章制度和功能,而中國很多食用菌企業沒有功能,食用菌企業的架構不清晰,食用菌企業的績效評估也不明確。第三,食用菌企業缺乏核心價值。在當今金錢拜物的價值體系下,賺錢成為一些食用菌企業家的終極目標,他們缺乏長遠戰略,而注重短期行為,使食用菌企業難以長久,創業成功獲得巨大財富后,食用菌企業家沒有真正提升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開始守業,最終敗業。食用菌企業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賺錢,賺錢和獲得利潤應該是食用菌企業經營成功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拜金主義一旦成為食用菌企業家的價值觀,是很危險的。作為弱勢的食用菌產業,把賺錢和獲得利潤放在首要位置,完全沒錯。前提是,不能因為這些而放棄更為重要的科技創新。尤其在經濟利益已經取得比較大的成就的情況下,仍然認識不到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仍然不重視科技創新。如果這樣,食用菌企業的發展就會走入歧途。
一流的管理實踐來源于一流的管理思想。中國食用菌行業一定會產生一批一流的企業;從規模的角度講,上海雪榕、星河生物、武漢如意、上海豐科、遼寧田園等一批企業已經可以算是一流的企業,未來中國食用菌企業更需要去把握住每一波行業趨勢,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有能力適應和制定行業規則。
然而,我們仍需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有些標志性食用菌企業都有自身需要警惕的問題:雪榕在企業治理方面做得比較好,領導力很強,品牌性彰顯,但其產業能否持續發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星河生物成功上市,在全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較有影響,然而諸如“星河生物擬審議利潤分配預案并停牌自查” 、“星河生物頻繁更名 連續三交易日漲停”、“ 星河生物幾度更名 業務布局難以看到業績”等等相當多的新聞報道很遭非議。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某些食用菌企業缺少創新的氛圍,創新的生態還比較差,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有研發活動的食用菌企業較少,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低的可憐。某些食用菌企業總想著如何包裝上市,從而獲取高額利益,而很少有去關心食用菌企業如何創新、如何提高科技含量和競爭能力的。增強資本與科研成果的關聯度。
我國食用菌行業要想誕生一批一流企業,關鍵是要先練好內功,加強食用菌企業治理,食用菌企業需要更加制度化、流程化和專業化。食用菌企業還要增強使命感,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信仰的食用菌企業家就不會為了利益而降低行動標準。中國食用菌企業家如果不改變思維模式,總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做食用菌企業,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套利,那不可能長久。作為食用菌企業還需要有核心的企業文化,才能促進食用菌企業的良性競爭。最后食用菌企業家要有自己的專業知識,食用菌企業要有核心競爭力。我國食用菌企業越是執著,越能夠打造出讓別人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生產出給企業帶來價值的產品。拿破侖說:“世界上有兩種最有力量的東西,一種是刀劍,一種是思想。從長遠來看,思想的力量會勝于刀劍。”中國菌界期盼大企業時代,期盼大企業生成并引領行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時代!打造我國一流食用菌企業成了很多企業的夢想,我們期盼這些夢想的實現!(易菇網/毛玉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