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第一創業的資深投資顧問郭樹華做客交易實況,對市場進行點評。
星河生物連續三個交易日是漲停的狀態,今天也出現了上漲,公司說自己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但是有一個特點比較令人關注,就是頻繁的更名。它是23號起更回了原名,就是剛才說的星河生物,公司曾經在去年6月份更名為菇木真,當時公司更名是為了推廣自己的菇木真高端的品牌,現在這個品牌已經是食用菌的主流品牌之一了,完成了這個使命之后,它就改回了現在的原名星河生物。可業內人士認為僅僅用了半年他就改回了原名,這個做法顯然是一個廣告的手段。在證券市場上是允許這么做的嗎?
郭樹華:更名其實沒有說特別嚴格的要求,主要還是看它的目的是什么。從這個公司本身來講,應該說它的更名其實是一個自救的過程。因為從這個事件來看,大概去年10月份后之有一個重組,重組不久之后就會復牌然后說重組失敗,重組的過程當中它會有大股東進行減持。第二個,在重組失敗過程當中有可能股價還會有一個進一步的下跌,另外本身公司業績本來就不好,股價的下跌來講可能說更加破壞公司這么一個形象,所以說我感覺想了這么一個招。一方面給大家想象的空間,另外一方面又能引發市場的關注,還能在業績下滑的預期當中給大家一個改善的假想,所以說算是多贏的一個招數。
實際上而言我感覺還是有欺騙投資者的嫌疑,雖然說沒有明確的這種條文條款來規定說不能允許頻繁的更名,但是做法來講還是觸及了投資者的利益,應該說還是需要有懲罰的這么一個措施。
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有蟲草產品,廣東蟲草的外形據說是和冬蟲夏草是很相似的,而且研究也表明藥性也是接近于冬蟲夏草,具有一些類似的活性的成份,并且已經通過了權威部門食用安全新的檢測,但是何時投產銷售,公司還在規劃當中,沒有明確的答案。未來靠蟲草產品的市場前景能夠使得星河生物的業績上一個臺階嗎?
郭樹華:公司為什么要上這個東西,實際上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挽救本身原來的主營業務的一個下降。大家知道本身來講蘑菇種植所謂的技術壁壘是比較低的,大家其實誰都可以介入,現在來看本身公司業績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只能靠薄利多銷的策略。現在來看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所以說他想引進所謂新的蟲草。但是蟲草也涉及到一個投產、銷售和市場定價的過程,這個角度來講公告當中都可以看到是屬于規劃,真正的投產都沒有,所以說最起碼來看短期的這種上市公司很難分享到它的利潤,最起碼03年來看應該說沒有太大的希望。
如果說投資者周期延長的話未來幾年大家都看好這個產物的話一窩蜂來上,蟲草價格還會有所下降。這個東西一個來講時間段比較長,另外只是剛剛初期規劃,我感覺很難說短期能夠體現他們公司業績,基本上只能當做一個利好的消息來對待,何時產生效應應該說還是一個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