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食用菌行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站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行動綱領和奮斗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成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體現了黨和國家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力圖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可謂是功在當秋,福澤后代。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遵循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規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而食用菌產業正是變廢為寶的綠色農業、循環經濟,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中心產業鏈接環,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大循環至關重要。近年來協會不斷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推廣力度,并組織行業利用各種形式進行經驗總結交流。今年以來,協會積極申請循環經濟項目資金,并通過會員單位的申請和前期調研確定項目試點單位,目前試點單位已在協會的協助和監管下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工作;4月16至” 日協會赴浙江對食用菌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主題調研,完成相關調研報告;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的現狀及發展情況開展調查工作;10月21日, 在昆明主辦全國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會議,不遺余力地宣傳和推進食用菌循環經濟發展。
在行業的長期發展和協會的推進下,我國食用菌行業已形成行業內部、大農業循環和自然界循環等多層次、多特點的循環模式,以食用菌—有機肥—農作物、食用菌—飼料一養殖一沼氣一農作物等為鏈條的循環利用模式在各地廣泛應用,成績喜人,農村廢棄資源得到多次利用,實現多元增值,凈化了環境,改善了村容村貌,正是十八大報告“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但是,我國食用菌行業循環經濟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缺乏地方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廣大菇農循環利用意識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協會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決落實貫徹十八大報告要求,從以下方面入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加強對基層菇農的宣傳和教育;協助建立食用菌科技人才培養體系;規范各種循環模式,使其具有更強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充分發揮食用菌龍頭企業在循環經濟中的帶頭作用等。
總之,黨的十八大報告,內涵深刻、意義深遠,我們要結合行業實際,把握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尤其要把握好報告的主題和靈魂,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狠抓落實,強化服務,為實現中國食用菌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