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張建安每天都在重復一件事:把銀耳均勻地鋪在篩子上,再推進烤爐烘烤。張建安是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橫洋村的村民,用上烤爐后,烤出的銀耳顏色更好看,賣價也更高。之前,張建安和村民們加工銀耳要么靠太陽曬,要么用炭火烤。太陽曬往往要曬兩三天,甚至更長時間,還怕遇上陰雨天氣;用炭火烤,火候不好掌握,溫度相差太大,表皮就會發皺,賣相不好,價格也低。后來,村里引進了食用菌電烤爐,大家陸陸續續購買了幾十臺。結果,烘烤用電成了難題,因為負荷大,大家只能輪流烤,有些人家排在后面,要到后半夜才能烤完。
去年,橫洋村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線徑變粗了,變壓器擴容了,供電半徑縮小了,幾十個烤爐終于可以同時啟動了。“今年,村里光銀耳就多種了300多畝,最多的人家,一戶就種了10畝。他之所以敢種這么多,就是因為用電不用愁啊!”張建安說。
在興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忙著將食用菌菌種裝袋、滅菌、接菌。負責人周長倫也是不停地忙前忙后。今年年初,周長倫將自家菇棚擴建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小型工廠。平湖供電所員工主動上門,義務為他拉接線路,宣傳用電知識,還建議周長倫新上一條現代化流水生產線,并推薦了水冷風機,不僅節能,而且環保。他們為周長倫算了一筆賬:水冷風機比冷風機要節能40%。單個棚能節省40千瓦時電,50個棚一天就能節省2000度千瓦時電,不僅能提高效率,電費也省了。周長倫一聽,方便又省錢,實惠!就采納了供電所員工的建議。供電所根據生產時段,為專業合作社量身定做一套用電方案。
現在,近半年時間過去了,周長倫發現,這套生產設備比傳統設備設計得更科學、合理,節能效果顯著,不但省了23萬多元的電費,而且排污量小。周長倫逢人就夸供電公司服務好,細心又貼心。
據了解,古田縣素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美稱,全縣開發生產的菌類達到36種,從業人員達30多萬人,生產經銷企業有500多家,超過90%的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及相關產業。2011年全縣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66.7萬噸,產值達26.6億元,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高達60億元,已經成為古田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