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訊 (記者李麗芳)為把食用菌產業打造成廣西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廣西大力推進食用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社會化服務,2005年全區食用菌力爭實現栽培面積25萬畝,產量30萬噸,產值22億元,農民人均食用菌生產純收入45元以上。到2010年栽培面積達70萬畝,農民人均食用菌生產純收入上100元。
發展食用菌,既不與 糧食爭地,增加農民冬季開發收入,又可以為糧田培肥地力,促進 糧食增產。廣西為培育產業集群,加快食用菌優化區域布局,桂南、桂中重點發展蘑菇,桂北、桂西重點發展香菇,桂西北重點發展木耳,中心城市重點發展名優新珍稀品種。同時,加大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推廣力度,在新品種方面重點加快市場需求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馴化和推廣,力爭用3年時間,使廣西主栽品種由目前的8個增加到15個以上,名特優稀品種由目前的10個增加到20個以上;在新技術方面重點抓好病蟲害防治、液化菌種、珍稀菌類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和保鮮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大力推廣二次發酵等關鍵技術,以盡快形成相對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對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面向國際市場發展高檔精深食用菌產品,對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重點扶持其發展干制、速凍、鹽漬、清水等初級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食用菌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