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縣在食用菌品種結構調整中,引進了袋栽黑木耳技術,在鸕鶿鄉徐崇、茶亭兩村建立15萬袋的示范基地,經過一年的發展,取得較好的成效,總產值達37.5萬元。 談起“木耳經”,景寧畬族自治縣徐崇村農民吳協忠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家去年春試種了5000袋袋栽黑木耳,細算起來,每500公斤木材可產干黑木耳20至40公斤,是椴木栽培黑木耳的4倍,不僅節省木材資源,而且增加收入,平均每袋產值達4.3元。由于傳統的椴木栽培技術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資源,而且產量也不高,規模一直難以擴大,年種植規模基本停留在2000至3000立方米左右,難以在促進農民增收中有大的作為。
為使新技術在全縣得以推廣,這個縣在鞏固徐崇、鸕鶿示范基地的基礎上,2004年冬又在大灣鄉建立了一個規模達50萬袋的優質黑木耳生產示范基地,引導農民種植,截至目前,該縣生產的袋料黑木耳已達556.3萬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