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食用菌出口雖然遭遇了來自日本等國(地區)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威脅,但整體出口勢頭不減,出口創匯較2003年仍有較大幅度增長。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11月底,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額已達6.8億美元,比2003年全年出口金額的6.2億美元增加了近6400萬美元,預計2004年全年我國食用菌出口金額將超過7億美元,同比增幅約15%。
一、產銷優勢獨具 國際需求看漲
據了解,我國是全球食用菌生產和貿易第一大國,食用菌總產量已突破100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70%,貿易量占全球的40%。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食物結構的變化,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因而使對人體有著獨特保健功能、被西方國家稱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的菌類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食用菌不僅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新寵,國際市場對食用菌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負責人介紹,2004年,我國食用菌鮮品、干品和罐頭制品的出口均呈穩步增長勢頭,出口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品種達到5個,分別為干香菇、鮮香菇、鮮松茸、小白蘑菇罐頭和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比2003年多2種。這5種產品的出口金額占到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總額的80%,且出口單價均呈上漲態勢。其中,出口金額最大的是小白蘑菇罐頭,超過2億美元,歐盟增加配額、美國市場解除“自動扣留”檢查措施和俄羅斯等東歐新市場的開拓是小白蘑菇罐頭出口增長的原因。據預測,2005年,我國食用菌栽培產量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以白靈菇、杏胞菇等為代表的新品種的產量將迅速增長;香菇、蘑菇罐頭等大宗出口商品的創匯金額仍會有小幅增長;出口單價有望提高。
二、農殘標準苛刻 綠色壁壘森嚴
盡管2004年食用菌的出口金額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但面對國際上不斷高筑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食用菌出口整體形勢仍是喜中有憂。以日本為例,日本是我國農產品的主銷市場,約占我國食用菌出口市場份額的40%。近年來,日本不斷增加對我國出口農產品農藥殘留項目的檢驗,日本的一些媒體也頻頻就中國產菠菜、松茸等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大肆炒作,進行片面的、不公正的、夸大其詞的宣傳,給我國農產品出口造成負面影響。被譽為“蘑菇之王”的松茸,是中國出口日本的極少數高檔農產品之一,也是日本百姓向貴族和天皇進貢的珍品之一。2002年,日本厚生勞動省以檢測出我云南對日出口松茸敵敵畏超標為名,對原產于我國的松茸實行長達近一年的命令檢查,使我國松茸對日出口一度受阻。雖然此次“農殘事件”的原因已斷定為流通環節所致,與松茸野生產品本身無關,但該事件仍在日本消費者心中造成了較大的陰影。
為了突破國際上的綠色壁壘,樹立中國食用菌的健康、安全形象,擴大出口,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為消除出口日本的松茸“農殘事件”的負面影響,宣傳我國云南香格里拉松茸的安全性,恢復日本消費者的信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曾多次組織國內企業赴日推介松茸等食用菌產品,并于2004年7月聯合有關部門舉辦了“2004中國云南香格里拉松茸交易會”,以“松茸產業合理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為主題,邀請日、韓主流媒體記者到產地考察,加大了我國食用菌產品的正面宣傳力度。據悉,這是我國首次舉辦以松茸為主題的大型國際活動。同時,食用菌分會還加強了對鮮香菇出口的行業協調,實施“預核簽章”管理,并初步取得成效。
三、接軌國際標準 提升競爭優勢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負責人認為,目前,擴大我國食用菌出口仍然面臨以下問題。
(1)隨著國際上對農產品貿易保護措施的不斷加強,我國食用菌出口仍將面臨各種“壁壘”。如2004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的《種苗法修正案》,在海關口岸使用DNA分子檢測設備,對我食用菌對日出口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也使我出口日本的食用菌產品面臨新的“知識產權壁壘”。
(2)我國食用菌出口市場過于集中,高度依賴日本、美國、中國香港地區等市場,出口風險較大。
(3)我國食用菌產品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因此,我國雖然從產量、消費和貿易上已成為食用菌產業大國,但與食用菌強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國出口的食用菌產品仍以初級產品為主,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加之缺乏龍頭企業,生產和市場脫節,多數企業銷售手段和能力不強,低價競銷現象較為突出。這些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出口食用菌產品的衛生安全,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將繼續發揮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聯手互動機制的作用,發揮專家力量,加強橫向聯系與合作,幫助出口企業不斷建立、完善符合國際標準的質量管理和衛生安全控制體系,使其出口食用菌產品的安全性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不斷提高,突破國外不斷高筑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組織企業開拓國際新興市場,并根據國際市場的變化,堅持人工栽培食用菌、野生食用菌和藥用菌相結合的方式,以擴大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出口。同時,商會將繼續加強行業協調和自律互律機制,遏制低價競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