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食品工業特別是外向型食品發展良好,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績,漳州蘑菇罐頭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針對目前國際市場對食用菌產業的要求,漳州市提出了突出特色、優化結構的目標,狠抓常規品種蘑菇、白背毛木耳,加快發展有技術和規模、適銷對路的珍稀菌類,達到多菌類周年生產均衡供應。
具有關資料表明,漳州已開發利用的食用菌有20多種,白背毛木耳、香菇、茶樹菇、秀珍菇、杏鮑菇、鮑魚菇、金針菇等在1億袋和100萬袋規模;杯蕈、榆黃蘑等稀有品種在百萬袋以下;目前食用菌年產量20萬噸左右,產值近6億元,增加值2.5億元。最大宗的是蘑菇、白背毛木耳,蘑菇制成罐頭出口、白背毛木耳切成絲出口,其余菇類(鮮)小包裝后大多經深圳銷往香港、東南亞等地,部分產品內銷。
漳州食用菌在栽培模式上有自然季節的大棚、墻體式栽培和工廠化、反季節周年性栽培兩種。漳州食用菌在經營上有公司+農戶型,由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企業,向周邊農戶提供菌種,進行技術指導,訂立保護價隨市場行情收購農戶產品;有合作開發型,由村委會+專家+農戶組成,村委會發動,農戶自愿報名種植,訂立收購價,專家向農戶提供菌種和技術;有工廠帶動型,119家罐頭廠、156家鹽漬廠連接千家萬戶。由于食用菌產業持續有序發展,漳州市目前擁有了一支強有力的食用菌專家隊伍、高素質的菇農,走南闖北的食用菌營銷隊伍,為其持續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食用菌近年來在品牌和環保方面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嘉田”牌白背毛木耳是福建名牌產品,“吉田”、“天珍”等商標是知名商標,嘉田公司的秀珍菇等5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吉田”產品獲得FDA認證,可直接進入歐美市場。食用菌的原輔材料是蔗渣、秸稈等農副產品下腳料,采菇后的廢包又可加工利用,如白背毛木耳采菇后廢包同稻草、牛糞發酵后種植蘑菇,最后的廢包又可肥田或作為有機肥,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在食用菌生產過程,防蟲、防病等均實現了無公害生產?!?br>
針對漳州食用菌在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存在著管理機構薄弱、缺乏大型龍頭企業來支撐和產品深加工能力不夠等問題,漳州市提出要加強行業管理,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加速產業化進程,提高綜合效益;突出特色,優化結構;多管齊下,提高產量;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等措施,還提出要以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為支撐,以發展食用菌產業鏈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從更高層次和更廣闊的空間推進食用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形成極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進而達到產業結構高優化、產業技術先進化、生產經營規?;?、產品協作專業化,逐步形成具有漳州特色和優勢的食用菌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