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湖南省溆浦縣龍潭鎮太和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內熱鬧非凡。該縣組織18個鄉(鎮)長、52個村支部書記、種植大戶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近兩百人的觀摩團,來到該種植基地現場參觀學習黑木耳種植的經驗。
“想不到這小小的黑木耳還能創造這么大的價值,回去后要好好向群眾發動宣傳。”在黑木耳種植的現場觀摩中,崗東鄉洞坪村支部書記戴遠洋說,以前對黑木耳種植了解較少,在風險承擔、資金貸款以及市場銷售上還存在不少顧慮,現在通過這次解說員的介紹后心里有了底。
2010年,依托該縣出臺的一系列發展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湖南天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喜林回鄉投資創業,與其他兩位股東一起注冊成立了春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發展黑木耳種植項目,公司成立后,創新經營理念,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戶出田,公司管原料和銷路,合作社提供技術保障,相互依托,成為有機鏈條,被稱為“懶人農業”,曾先后被懷化日報、湖南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推介,深受群眾歡迎。三年來,該縣已有龍潭、小橫垅等15個鄉鎮32個自然村發展黑木耳種植戶1000余戶,年創產值50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達1700萬元,黑木耳種植成為致富一方的主打產業。
縣政協主席杜再文,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錢振武參加現場會。杜再文指出,該縣屬典型農業大縣,近年來縣委、政府致力于尋找幫助廣大農民創收致富的產業發展新思路,探索出了黑木耳種植這條新路子。針對黑木耳種植項目在全縣推廣過程所遇到的相關問題,杜再文強調,一要在比較中選擇項目。當前該縣經濟結構仍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黑木耳種植既不影響水稻正常種植,又具有見效快的獨特優勢,各單位負責人要立足轄區實際,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群眾需要,算好農民增收致富這筆“賬”;二要在引導上宣傳到位。黑木耳種植在種植環境、操作管理、資金扶持、風險承受等方面,給種植戶減輕了負擔,觀摩后要及時向廣大群眾宣傳,動員組織有想法的村民進行集中介紹經驗;三要在感情上做文章。當前該縣已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發展,鄉村干部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調整好山區農業經濟結構,做好、做活農村經濟發展這篇文章。
當天,黑木耳種植戶代表張求修、龍潭鎮黨委書記韓承滿就黑木耳種植相關經驗與工作進行了交流介紹。縣農辦主任張偉還就當前幾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想不到這小小的黑木耳還能創造這么大的價值,回去后要好好向群眾發動宣傳。”在黑木耳種植的現場觀摩中,崗東鄉洞坪村支部書記戴遠洋說,以前對黑木耳種植了解較少,在風險承擔、資金貸款以及市場銷售上還存在不少顧慮,現在通過這次解說員的介紹后心里有了底。
2010年,依托該縣出臺的一系列發展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湖南天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喜林回鄉投資創業,與其他兩位股東一起注冊成立了春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發展黑木耳種植項目,公司成立后,創新經營理念,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戶出田,公司管原料和銷路,合作社提供技術保障,相互依托,成為有機鏈條,被稱為“懶人農業”,曾先后被懷化日報、湖南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推介,深受群眾歡迎。三年來,該縣已有龍潭、小橫垅等15個鄉鎮32個自然村發展黑木耳種植戶1000余戶,年創產值50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達1700萬元,黑木耳種植成為致富一方的主打產業。
縣政協主席杜再文,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錢振武參加現場會。杜再文指出,該縣屬典型農業大縣,近年來縣委、政府致力于尋找幫助廣大農民創收致富的產業發展新思路,探索出了黑木耳種植這條新路子。針對黑木耳種植項目在全縣推廣過程所遇到的相關問題,杜再文強調,一要在比較中選擇項目。當前該縣經濟結構仍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黑木耳種植既不影響水稻正常種植,又具有見效快的獨特優勢,各單位負責人要立足轄區實際,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群眾需要,算好農民增收致富這筆“賬”;二要在引導上宣傳到位。黑木耳種植在種植環境、操作管理、資金扶持、風險承受等方面,給種植戶減輕了負擔,觀摩后要及時向廣大群眾宣傳,動員組織有想法的村民進行集中介紹經驗;三要在感情上做文章。當前該縣已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發展,鄉村干部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調整好山區農業經濟結構,做好、做活農村經濟發展這篇文章。
當天,黑木耳種植戶代表張求修、龍潭鎮黨委書記韓承滿就黑木耳種植相關經驗與工作進行了交流介紹。縣農辦主任張偉還就當前幾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