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平陽寺鎮是一個礦區小鎮,以前采煤塌陷區是阻礙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可如今,通過對塌陷區回填,一排排的工廠車間建起來了,這些工廠生產什么產品呢?
在工廠負責人常猛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工廠車間一探究竟。車間內,燈光微亮,一袋袋白色金針菇在植菇架整齊擺放著。“這個車間有180平方米,能生產4萬袋金針菇。”常猛說。
據鄒城市農業局副局長陳長青介紹,鄒城市根據當地區位優勢發展四大產菇區,西部采煤塌陷區菇區便是其中之一,主要以工廠化生產為主。截至目前,鄒城市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及合作組織達到46家,其中工廠化、智能化的生產加工企業17家,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686萬平方米,年產鮮菇12萬噸,產值11億元,品種涉及雙孢菇、金針菇、茶樹菇等20余個名優品種。其中,鄒城雙孢菇工廠化、標準化生產走在全國前列,雙孢菇年產量達10萬噸。目前建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26處,菇棚1.8萬個,發展食用菌專業村112個,專業戶1.1萬戶,種植戶人均收入9600元。
在友和菌業公司的生產車間,整個工作由傳送帶連接,種植金針菇成了流水作業,而這套設備和工藝流程,達到了省內第一、國內領先水平。“我們公司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多虧了相關部門的扶持政策,僅山東果菜食用菌振興項目一次就給我們下撥了近200萬的扶持資金。”友和菌業公司總經理林啟相高興地說。
在工廠負責人常猛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工廠車間一探究竟。車間內,燈光微亮,一袋袋白色金針菇在植菇架整齊擺放著。“這個車間有180平方米,能生產4萬袋金針菇。”常猛說。
據鄒城市農業局副局長陳長青介紹,鄒城市根據當地區位優勢發展四大產菇區,西部采煤塌陷區菇區便是其中之一,主要以工廠化生產為主。截至目前,鄒城市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及合作組織達到46家,其中工廠化、智能化的生產加工企業17家,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686萬平方米,年產鮮菇12萬噸,產值11億元,品種涉及雙孢菇、金針菇、茶樹菇等20余個名優品種。其中,鄒城雙孢菇工廠化、標準化生產走在全國前列,雙孢菇年產量達10萬噸。目前建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26處,菇棚1.8萬個,發展食用菌專業村112個,專業戶1.1萬戶,種植戶人均收入9600元。
在友和菌業公司的生產車間,整個工作由傳送帶連接,種植金針菇成了流水作業,而這套設備和工藝流程,達到了省內第一、國內領先水平。“我們公司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多虧了相關部門的扶持政策,僅山東果菜食用菌振興項目一次就給我們下撥了近200萬的扶持資金。”友和菌業公司總經理林啟相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