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武陟縣大封鎮東巖村的木耳種植戶王趁高興地告訴大河網記者:“我們現在都在忙著裝生產袋,等到10月就可以采收,一個大棚占地一畝,我們的塑料大棚是2006年建的,當時投資兩萬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一年可以收入二三萬元。”
在東巖村,記者見到,道路兩旁堆著小山一樣的木耳袋。一二十個人齊上陣,有裝袋的,有下料的,有粉碎的,有發酵的,場面很是熱鬧。
記者一行還來到了該村最早成立的來印木耳種植合作社,見到了該合作社的副理事長郭正功,他說:“東巖村種木耳已有20多年歷史,如今全村有350多戶種植木耳,木耳大棚有670多座,戶均增收3.5萬元,有木耳合作社5家。”
如今,不僅東巖村以木耳種植為主,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四五個自然村,經村民們曬制生產出來的木耳成品,還遠銷湖南、湖北等地。
在東巖村,記者見到,道路兩旁堆著小山一樣的木耳袋。一二十個人齊上陣,有裝袋的,有下料的,有粉碎的,有發酵的,場面很是熱鬧。
記者一行還來到了該村最早成立的來印木耳種植合作社,見到了該合作社的副理事長郭正功,他說:“東巖村種木耳已有20多年歷史,如今全村有350多戶種植木耳,木耳大棚有670多座,戶均增收3.5萬元,有木耳合作社5家。”
如今,不僅東巖村以木耳種植為主,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四五個自然村,經村民們曬制生產出來的木耳成品,還遠銷湖南、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