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牡丹江市百萬農民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根據本地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并且拉長產業鏈,食用菌產量5年增長8倍,1999年全市食用菌產量僅有3600噸,產值不足億元。而2004年卻突破3萬噸,總產量3.64萬噸,總產值8.6億元,比去年增加3.0億元。該市食用菌類已銷往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農民年平均總收入3450元,比上年增收150元,其中食用菌就為每位農民年均增收100元以上。
牡丹江市利用東北亞沿陣地與俄羅斯220多公里的邊境線和兩個國家級口岸以及豐富的森林資源,是發展食用菌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生產的食用菌不僅出口俄羅斯,在俄建立了20多個百噸以上的批發大市場,還通過保鮮處理后把最新鮮的食用菌出口歐美等地區。日本、新加坡及東南亞諸多國家和地區帶有牡丹江商標的木耳、蘑茹等食用菌為其它食用菌銷量的3倍。日本的幾大商家通過走遍我國大地的考查,根據食用菌的質量和近距離的優勢,最后選定要牡丹江市的食用菌。
近年來,東寧縣一直把黑木耳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成立了黑木耳產業領導辦公室,指派一名常委專門來抓;成立了協會,網絡遍布全縣;同時培育生產示范戶,在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過程的技術服務,完善了黑木耳栽培技術規程等各項標準化體系。他們還組建質量監督委員會,嚴把菌種生產和銷售關,木耳優質率達到90%以上。2004年,東寧縣種植黑木耳的農戶達7000戶以上,已形成村村生產、戶戶栽培的發展態勢。生產總量達到1000萬公斤,占全國黑木耳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強,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經銷量達到2000萬公斤,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格局,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批發市場和價格形成中心。今年食用菌農戶人均收放達到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該市各縣(市)分別建立了以縣(市)為中心、以鄉(鎮)為骨干、村(屯)為基礎的功能齊全的食用菌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同時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對全市現有50多個食用菌品牌進行整合,優化篩選了國內外具有一定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的東寧"綏陽耳"、林口"川野"、海林"威虎山"、綏芬河"維多寶"四大食用菌品牌,其產品已占全市食用菌加工產品總量的70%以上。(牡丹江新聞網 作者:劉加勇 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