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村報記者在黑龍江海林市海林鎮模范村土砬子屯的菌包廠看到場景機器轟鳴,快速包裝,一個個菌包被集中堆放到一起準備放入爐內處理,這就是食用菌生產發酵的基礎,也是擎起海林農民收入“半壁江山”的基礎。在離菌包廠不遠處的一間平菇大棚內,村民盧偉明手捧著剛剛采摘下來、個頭飽滿的平菇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是平菇反季生產收獲季節,我們開始‘見錢’了。”
以林木鋸屑為原料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技術,在海林亦有著久遠的歷史,并由此形成了一個流通大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山市鎮西街村的3戶農民從提籃小賣開始,把海林的黑木耳賣到了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城市。村民們興奮地說,食用菌生產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真是讓我們農民增收的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