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葛畈村的農田里,一袋一袋的黑木耳菌棒整齊地排放在農田里,農民們正忙著采摘黑木耳。廖紅俊介紹,去年年初,縣農業局和新昌鄉政府引進龍泉客商,并積極幫助客商尋找縣內合作伙伴組建常山縣盛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集料黑木耳生產。該合作社去年3月份通過流轉土地一百多畝,7月份開始生產培育黑木耳菌棒,9月份開始陸續將菌棒下田排場,目前黑木耳菌棒已經開始采摘。至此,常山縣實現了黑木耳規模化栽培零的突破,百畝袋料黑木耳精品園已經建成。
這種水稻收割后栽培黑木耳、黑木耳采收后又種植水稻的輪作模式,不僅可以減少黑木耳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而且可以使冬閑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黑木耳栽培后的菌渣也是優質有機肥,還田后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長,“耳—稻”輪作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好。今年,信用社又為合作社追加了3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今年我準備把培育好的菌棒提供給周圍的農民,帶動農民發展黑木耳生產,將精品園進一步做大,并且以黑木耳基地為試點,逐步推廣‘公司+基地+農戶’三位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衢州市常山縣盛源合作社負責人廖紅俊勾畫著自己心中事業的藍圖,其最終目標是打響以“紫心番薯、黑木耳、黑花生、木榨油茶”四大新品種為核心的“新昌四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