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廳
近日,在魯山縣下湯鎮尹和莊村,沿河而上,只見種植香菇的栗木段一排排擺放著,黑色的遮陽網棚連成一片片,黑壓壓的把十幾里的一道溝架的滿滿的。
尹和莊村山高坡陡地又少,全村180多戶640余口人,人均耕地才2分多,交通閉塞,經濟落后。幾年前,村支書程留國看準外地的“段木種菇技術”項目,利用河溝邊的閑地一次試種7000根,頭年點植菇種,次年出菇收益,平均每根栗木段凈收入2元錢,發展到今天已是2萬多根了。見到收益的眾鄉親都紛紛學著種植,就這樣,在村干部的帶動下,在河溝岸的沙灘閑地上種上楊樹,利用天然樹陰,樹下又扯起遮陽棚,開始種植香菇。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種香菇,就連外出打工的都回來了,每家種少的有七八千根,多的有3萬多根。
程留國喜滋滋地說:“到了摘菇季節,家家都忙碌,一邊摘菇,一邊用自家建的烘干爐子烘干,菇香能飄滿一道溝呢。浙江、福建的外地客商都吃住在我家里,現錢等著拉貨,再經細包裝,直接出口創匯,1公斤能賣到100元。”說到激動處,他說:“等村里有錢了,計劃明年把出山的十里土路修修,鋪成水泥路,以后出山進城就不會恁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