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軟黃金”美譽的冬蟲夏草,生長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區,因其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神奇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雖然冬蟲夏草是我省的珍貴資源,但面,還處在較低的階段。隨著西部大開發和青藏鐵路的開通,青海的旅游業蓬勃發展,以冬蟲夏草為代表的旅游品牌將是提升青海知名度的法寶。
冬蟲夏草的品牌危機
生物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除青藏高原外,新疆、東北等地亦有冬蟲夏草產出,種類多達數百種,但由于真菌寄生物的差異,真正可以冠名為冬蟲夏草的只有青藏高原產出的冬蟲夏草,而其他地區的只能稱之為蟲草。
由于青海冬蟲夏草的特殊性,從上世紀70年代至2007年,價格一路暴漲。據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會長拉加才旦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上等青海冬蟲夏草的價格為每公斤21元,到2007年,青海冬蟲夏草的價格達到了巔峰,其中800根級的價格每公斤高達20萬元。2008年后,冬蟲夏草市場基本趨于理性,但即便如此,現在每公斤冬蟲夏草還是保持在18萬元至20萬元之間。
就是在這樣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由于銷售渠道、經營消費環境比較混亂,個別商家唯利是圖,制售假冒偽劣冬蟲夏草產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青海冬蟲夏草的聲譽。拉加才旦說,協會在市場調查時,發現省內一些冬蟲夏草經營商店及一些旅游景點出售的青海冬蟲夏草根本不是青海產的,而是一些外地產的冬蟲夏草,一般消費者很難看出其中端倪。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的記者,曾經來到冬蟲夏草的主要產地之一青海實地采訪,曝光了各種各樣的摻假、造假手段。
2007年9月,為打擊一些不法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制假行為,青海省發布冬蟲夏草地方標準,規定:在冬蟲夏草的加工過程中,不得使用硫黃熏制等化學方法處理產品,不得添加防腐劑,不得注入、夾雜金屬或重金屬類物質,不得采取在子座上夾雜水泥等影響產品性能、重量或顏色的任何異物。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冬蟲夏草的造假。
“青海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假冒冬蟲夏草,使得青海冬蟲夏草遭遇了品牌危機。”拉加才旦不無擔憂地說,“所以,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整頓和規范冬蟲夏草市場秩序,對摻雜使假等行為予以嚴厲查處,樹立產業形象,維護我省冬蟲夏草信譽。另外,青海的冬蟲夏草不能簡單地用供給和需求來決定好壞,而要注重品牌建設,通過品牌整合,打造強勢的冬蟲夏草品牌,從而拉動青海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品牌成熟后,商人可以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消費者可以得到質量有保證的優質商品,青海冬蟲夏草的名氣才能越來越大!”
冬蟲夏草:60%出自青海
目前,我國冬蟲夏草的產量已經上升到每年200噸左右,其中,60%的冬蟲夏草出自青海。但是長期以來松散式的經營模式、落后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也制約著冬蟲夏草產業的健康發展。
以前,西寧冬蟲夏草交易集中地主要以勤奮巷為主,勤奮巷緊靠西寧火車站、西寧汽車站的一條小巷,以前依托區位優勢逐漸形成了西寧、青海乃至西北地區的冬蟲夏草集中地。勤奮巷反映著青海省冬蟲夏草的交易情況,但是隨著青海經濟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以前分布零星店鋪式的冬蟲夏草銷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市場發展需求。另外,假冒偽劣冬蟲夏草充斥市場,使青海冬蟲夏草形象在外界大打折扣。
如何打破冬蟲夏草市場發展的瓶頸?建設一處上檔次、有規模的現代化交易中心,打造地方名貴土特產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以冬蟲夏草為代表的高原動植物資源走向國際市場,已經勢在必行!
2009年6月,青海新千國際冬蟲夏草大世界在西寧建成并開業。新落成的這一冬蟲夏草交易中心總投資1.2億元,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它集冬蟲夏草交易、冬蟲夏草檢測、冬蟲夏草等級評定、冬蟲夏草統一標志及統一包裝為一體,是目前我國建成的一個高效、規范、誠信、安全和文明交易冬蟲夏草最理想的場所之一。
2010年6月,青海玖鷹冬蟲夏草交易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青海玖鷹冬蟲夏草交易中心投資7.1億元,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可提供1072個固定交易店鋪,內設銀行、擔保公司、工商、稅務、檢測檢疫、特快物流和信息中心等綜合市場服務監管機構。
青海新千國際冬蟲夏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錦文認為,這兩個交易中心的建立,對于提升冬蟲夏草的利用價值和經濟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范冬蟲夏草貿易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它們是政府整頓、引導、規范冬蟲夏草市場與企業參與聯合打造的商業旺地。如此,也使西寧市城東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市場最規范的、最集中的,名副其實的冬蟲夏草集散中心,必將使青海冬蟲夏草品牌走出青海,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冬蟲夏草形成產業
自明代開始,青海冬蟲夏草就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聲譽,冬蟲夏草多銷往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在冬蟲夏草功效不斷發掘的背景下,冬蟲夏草的采挖量和價格不斷攀升,并贏得了“軟黃金”的美譽,冬蟲夏草也成為我省主產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群眾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省草原面積近6億畝,大多屬于高寒草甸,是冬蟲夏草生長的絕佳地區,玉樹、果洛、海南、黃南等牧區都有分布,尤其是玉樹地區的冬蟲夏草以色澤褐黃、肉質肥厚、菌麻短而粗壯,質量好而最為出名。因此,民間有“中國冬蟲夏草看青海,青海冬蟲夏草看玉樹”之說。對此,省冬蟲夏草協會會長拉加才旦透露,目前我省經營冬蟲夏草的公司和個人有3000多個,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我省冬蟲夏草年交易額約80億元人民幣,產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我省已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冬蟲夏草第一省”。如今,冬蟲夏草已成為我省旅游商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我省對外交流的特色名片。2010年,“青海冬蟲夏草”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支持和發展我省中藏藥產業,土特產品品牌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大美青海的聲名遠播,青海的旅游業蓬勃發展,以冬蟲夏草為主的旅游品牌產品將是提升青海知名度的法寶。經過多年的韜光養晦,冬蟲夏草產業已經成為了青海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通過市場規范、產品質量、特色包裝、產品品牌的對外大力宣傳等措施后,今后,我省還將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全省冬蟲夏草資源家底,包括冬蟲夏草的種類、分布區、蘊藏量和市場變化等信息,為冬蟲夏草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