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平菇產量為啥越來越低了?與前幾年相比差太多了,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栽培環境污染嚴重
絕大多數栽培者都是在大棚連年栽培,環境條件惡化、消毒不徹底是造成平菇減產的主要原因。據試驗,新場地雜菌基數為每平方米63.95個,細菌95%,每平方米有150個菌落。第一次栽培結束后雜菌基數會比以前高出20倍,這些雜菌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著平菇的生長,栽培次數越多平菇產量越低。此外,平菇本身的新陳代謝物質對其生長也有一定的控制。所以,栽培場地最好每隔2~3年更換一次或有計劃地錯開栽培季節。還可以模仿南方模式,本地發菌,異地出菇。
絕大多數栽培者都是在大棚連年栽培,環境條件惡化、消毒不徹底是造成平菇減產的主要原因。據試驗,新場地雜菌基數為每平方米63.95個,細菌95%,每平方米有150個菌落。第一次栽培結束后雜菌基數會比以前高出20倍,這些雜菌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著平菇的生長,栽培次數越多平菇產量越低。此外,平菇本身的新陳代謝物質對其生長也有一定的控制。所以,栽培場地最好每隔2~3年更換一次或有計劃地錯開栽培季節。還可以模仿南方模式,本地發菌,異地出菇。
原料問題
目前,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殼,最新資料顯示,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棉油廠設備的不斷更新,產品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棉子殼的營養成分越來越少,而且棉子殼還分為大殼短絨、中殼中絨、小殼長絨等很多個等級,除專業大戶外,絕大多數栽培者并不知道這其中的秘密,認為只要是棉子殼就行。大殼短絨的棉子殼含水量少,營養含量低,第二潮菇就因料內缺水很難發出;而小殼長絨的棉子殼則含水量大,營養豐富,平菇產量較高,兩者產量相差20%左右。
菌種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