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時間
在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的區域,大球蓋菇通常在5月播種,在7—8月溫度較高的夏季出菇,利用反季節栽培方式保障大球蓋菇的產量與品質;在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的區域,栽培人員可以根據當地氣溫,在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上旬播種,而后等待大球蓋菇在9月底或10月上旬出菇。大球蓋菇出2潮菇后,栽培人員便需要結合當地氣溫對大球蓋菇的培養料進行翻新、養護等處理,以保障菌菇穩定越冬,并于次年春季重新出菇。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高溫環境,大球蓋菇更難以適應低溫環境。因此,溫度越低,大球蓋菇出菇率越低。但如果溫度過高,培養料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遭受污染。考慮到大球蓋菇子實體耐高溫程度不及菌絲的特性,因此,更推薦在7—8月高溫季節進行播種,在天氣轉涼后出菇。
播種方式
當前,大球蓋菇的播種方式主要有分層播種和打孔播種,以下對2種播種方式進行介紹。
分層播種
分層播種大球蓋菇時,栽培人員應確保第1層料的厚度維持在11cm左右,先盡量采用人工掰開菌種的方式,將菌種分為乒乓球大小的菌塊,再用梅花點播的方式進行播種,相鄰菌種塊之間需要保持10~12cm的間隔,最后鋪厚10cm左右的培養料。完成上述操作后,栽培人員需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再次種下一層菌塊,而后在第2層菌塊上方鋪厚7cm左右的培養料。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培養料的表層具備少量菌種,以促進高質量出菇。
打孔播種
打孔播種大球蓋菇時,栽培人員需要先鋪好培養料,之后間隔10cm打孔,再將核桃大小的菌種塞入孔內,然后用培養料覆蓋,并保證其表層具備少量菌種,隨后用工具將其表面拍平。播種量在0.6~0.8kg/m2。
覆土
播種后可立即覆土;或者在播種后20~25d,待菌絲長透培養料2/3處,再進行覆土。覆土材料優先選用腐殖土、種植區域周邊林地表層土或林區內可利用的呈濕潤松散狀態的土壤,土壤的水分需要保持在25%左右,覆土厚度需要維持在3cm。覆土后,栽培人員需要對土層進行全天候的監測,以便及時調整土壤濕度,為菌絲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覆土后需要及時打孔,從料壟兩側呈“品”字形扎2排直徑2~3cm的孔洞至料壟中心下部床面,孔洞間隔30~40cm,以保持菌絲透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