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縣地勢海拔較低,夏季氣溫高,加上管理不科學,近年來反季香菇爛筒現象較為嚴重,為此,我們組織食用菌相關技術人員,在深入菇場現場鑒定的基礎上,對反季香菇爛筒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菇農務必及時采取措施,及時加強防范。
一、爛筒的基本癥狀:
大面積爛筒常發生在菌筒出了1~2潮菇后,氣溫高,濕度大。癥狀主要有:
?、倬餐庥^完好,但手壓下陷,掰開后斷面可見圈狀灰斑,有粉末狀物,有的有腥臭味,菌絲已經死亡。
?、诰簿植吭缙诔霈F白色粉末狀物,中期發病部呈淺黑色,噴水后出現灰色濕斑,異常部位菌絲松散,后期逐漸擴大。
③也有感染黑斑病,該病蔓延速度較快,一旦侵染,則菇蕾根部變色停止生長,菇體萎縮變黃,嚴重的菇體附著黑色霉層,引起腐爛。
?、芫簿に缮?,菌絲衰弱,豆腐渣狀“由表及里”開始腐爛,該病蔓延速度較快,常引起整片散筒。
?、莞癄€部位有大量螨蟲、線蟲、跳蟲和蛆等。
二、爛筒的主要原因:
1、連續使用老菇場。廢菌筒清理不凈,土壤層帶病,畦面排水不暢形成積水,排場前畦面和覆土時消毒不嚴。
2、發菌管理不科學。培養室條件差,通風不良,下田前輕度燒袋等造成菌絲不健壯,抗病性差。
3、菇棚條件差。菇棚高度偏矮,棚頂遮蔭不夠,通風不良,棚內長期處于高濕狀態。
4、菌筒轉色差。轉色不勻甚至沒有轉色就下田,菌筒缺少菌皮的保護,容易出“暴菇”而導致散筒。
5、菌筒缺氧。覆土方法不當,畦溝間長期灌水,澆水過多,菌筒間積水,造成菌筒通氣不良和缺氧,致使菌絲生命力下降。
6、人工刺激過度。有的菇農盼菇心切,不根據菌筒本身生理成熟、氣候情況,甚至在高溫天氣連續采取重度拍打,使菌絲嚴重受傷,病菌乘機而入導致爛筒。
7、病蟲危害。因螨蟲、線蟲、跳蟲、蛆等蟲害的侵蝕和有害病菌的交叉感染,造成嚴重危害而爛筒。
8、菌筒反面出菇。沒有及時清理菌筒底層的爛菇而誘發病蟲引起爛筒。
9、間歇養菌不足。每出完一茬菇后,在菌絲尚未恢復的情況下,采用浸泡、拍打等方法連續強行刺激出菇,而導致菌筒松散、爛筒。
三、防治爛筒措施:
爛筒的防治一定要采取“預防為主,藥防為輔,綜合防治”的辦法。香菇適宜中低溫、通風透氣的環境生長,而造成香菇爛筒的一般處于高溫、高濕、厭氧的環境,因此預防爛筒特別要選擇好適宜的栽培地域、改善生產栽培地的環境衛生和改進栽培技術及管理措施。
1、培養健壯菌絲。菌筒裝袋要緊,含水量適中,pH5-6為宜。調節好培養室溫濕度,保持暗光,適溫發菌,適時刺孔翻堆疏散,加強通風換氣,防止高溫“燒菌”。
2、清理翻耕,嚴格消毒。為提高成品率,防止爛筒,增加效益,對已連續使用3年的菇場必須輪換。要提前做好清理、翻耕、消毒殺蟲等工作,并灑施生石灰100-150kg/畝,進行殺菌和促進土壤通氣。待排筒前半個月重新做畦,加鋪一層中粗沙土,并用1%漂白粉或甲醛溶液噴施殺菌,用辛硫磷500倍溶液進行殺蟲。必須等菌筒轉色60%以后,才能選擇好天氣分批脫袋排場。
3、排場、覆土。經排場煉筒后,用過篩和消毒的透氣性較好的沙土來覆土。
4、加強田間管理。保持菇場環境衛生和水源清潔。蔭棚要高,棚頂遮蔭要嚴,四周底部可適當稀疏,加強通風。一旦出現綠霉,可用一定壓力的凈水沖去斑點,待菌筒涼干后再用濃度稍高的“克霉靈”或“百菌清”溶液噴霧。菌筒無菇期應排灌結合,不可連續多日灌水,防止長期處于高濕環境。及時覆土,保持濕度,抑制底層出菇,有底層出菇的要及時清理干凈。
5、適時催菇,科學管理。催菇拍打視氣溫高低靈活掌握,絕不能在高溫下進行;拍打工具只能用橡膠鞋底,嚴禁用棍棒拍打,以免傷害菌絲體。當第一批香菇基本采收結束之后,放去畦溝水,并停止澆水,降低菇床的濕度,讓菌筒菌絲透氧,恢復生長,積累養分,待采菇的痕跡(凹陷處)菌絲恢復后,再灌畦溝水,澆水刺激,促進下一批子實體形成。
6、剔除感病菌筒,杜絕感染機會。發生爛筒病害后,要將病害菌筒移出棚外,焚燒或埋土處理,防止傳染。同時控溫控濕,加強通風,適當調低空氣濕度。發病田塊灑生石灰消毒,健康菌筒噴“殺菌星”、“施保功”、“百菌清”等殺菌劑。“施保功”、“百菌清”對致爛真菌有效,“殺菌星”對致爛細菌有效。
7、加強蟲害防治。菇農發現螨蟲、線蟲、跳蟲、蛆等蟲害時要及時使用“滅掃利”、“溴氰菊酯”和“殺滅菊酯”等菊酯類藥劑噴霧殺蟲。
總之,為了有效防治地栽香菇爛筒,必須堅持“適宜季節、合理配方、嚴格消毒、健壯菌絲、科學管理”的原則,才能達到優質、高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