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菌絲適宜生長溫度一般是在20~25℃,在這個溫度范圍內菌絲萌發定植快,可有效地提高菌包/棒的成活率及成品率。冬春低溫季節生產的香菇菌棒接種后,須采取加溫、覆膜保溫等措施,提高培養環境溫度,盡量維持正常菌絲生長溫度10天左右;覆膜保溫培養期間,定期觀察,濕度過大,膜內水珠多,要在氣溫高時換氣排濕,防止悶濕環境造成雜菌發生及爆發。菌絲“碰圈”后要及時散堆,同時適時刺孔增氧,降低堆碼密度,加大換氣頻率,防止發生菌絲悶堆缺氧和高溫燒棒現象。定期翻堆,香菇菌棒可10~15天一次,翻堆時發現污染菌棒及時挑出單獨處理。
(三)大球蓋菇、羊肚菌春季管理要點
做好采收管理,及時采收,做到采大留小,采弱留壯,不漏采,不殘留耳根,不觸及耳芽,以免招病蟲害引起爛耳。特別是在氣溫升高和連續陰雨天氣條件下,耳片八九分成熟時就得采收,可大小一齊采,避免成熟過度引起流耳。雨天采收的黑木耳,可以攤晾在通風大棚內的晾架上,也可以裝筐后在冷庫內臨時保存,待天晴后晾曬。
(五)雙孢蘑菇春菇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