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菌絲體培養
7.1 發菌管理。進袋前10d棚要用甲醛進行熏蒸消毒;接過菌的菌袋運入菇棚內發菌,放4~6層,層與層之間要留一定空間以利通風降溫;菌袋放入棚后,要噴克霉靈水溶液進行空氣消毒,以后每周噴霧1次。10~15d后要進行第一次翻堆,檢查菌絲長勢和有無雜菌,一旦發現雜菌,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擦涂處理;污染嚴重時要拿出發菌場所,集中滅菌后曬干。整個發菌期間要注意調節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四大因素,溫度在23℃~25℃之間,空氣濕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氣新鮮,要避光培養;菌期35~40d,白靈菇菌絲可長滿袋。
7.2 后熟管理。菌絲滿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須在20℃~25℃條件下進行20~30d后熟,以達到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間,注意培養基含水量,為保持水分不要打開袋口,后期培養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進菌絲扭結。
8 出菇管理
分批進行出菇管理,菇棚內溫度8℃~20℃,晚上揭開薄膜和草苫以冷刺激,白天給以散射光刺激。當發現袋口處料面上白靈菇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去掉棉塞,解開口。到蠶豆大小時,把袋口薄膜伸開,呈放口。長至乒乓球大小時進行挽口,即把薄膜挽至袋上,露出原基,此時空氣濕度應調節為80%~90%,并以散射光照射。現蕾初期不可直接向菌袋噴水,應保持空氣濕度,待菇體稍大可少量噴霧狀水。采收前停止噴水。棚內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白靈菇現蕾時數量較多,但長大后一般一個袋只長1~6個單個大個體。可根據疏密度去小留大,保留1~2個子實體。
9 采收
當菌蓋展開尚未散發孢子,菌蓋邊緣尚未上翹時,要及時采收。一般只采收一茬,生物學效率可達50%~80%,二茬菇出菇較少。采收后清理料面和出菇室。菌袋可低溫越冬(夏)保存,待氣溫適宜時還可進行再次出菇。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 2、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 4、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濃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