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食用菌企業花巨資引進的高端人才團隊,銀子沒少花,但更應該重視本土人才的話,如果食用菌企業本身沒有適宜優秀人才生長的環境,那么,即使從外地引進了人才,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流失掉或變成庸才。
菌界人才,靠什么吸引你?這是大大小小食用菌企業遭遇人才瓶頸制約時不得不認真深思的大問題。有實力的食用菌企業固然可以憑借已經擁有的雄厚物質基礎和財力優勢,靠提高物質待遇吸引優秀人才,這樣做的對人才來說是必需的,因為人才首先是“人”,你要他來你企業工作,他就必須靠你企業解決生計,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高端人才的吃穿用住與普通人無異,都需要用自己的薪資來解決,而人才的生活水準往往又要高于普通從業者,所以,給人才以較高的薪資待遇是完全應當的,無可厚非的。
只不過,給予高得薪資待遇僅是個起碼的條件。菌界高端人才作為“才”,需要有其發揮才能、施展抱負的平臺。這個平臺,就是事業。人才的才能是自己的,而能讓其發揮才能的事業平臺通常是企業給予的。這里確有個如何讓人才之才能與事業之需要如何匹配的問題。但有些食用菌企業常常顯得很短視。吸引人才的眼光僅限于幾個重點,有關食用菌專家自然就成了老板眼里的香餑餑。其實,人才更大的作用是為企業開創出嶄新的事業,有一些食用菌專家的才能和研究成果的價值可能今天不被老板、甚至行業所認同,但未來可能就將打開一片發展的新天地。只是今天你不認同他,不給予他支持,明天當你再想起他、認識到他的價值時,他或者已是“廉頗老矣”,或者早已被他人挖走。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引進的人才以事業,更應當給那些在本地默默無聞的專業人員以支持。只有讓這些本土專業人員有了開展事業的條件,本地人才的活力才能被激發,外地人才在融入企業才能保持持續的創造力。
有了豐厚的薪資待遇,給了事業發展的平臺,要想真正的吸引人才還得靠尊重。這種尊重,不是一時一地的,也不是靠老板的青睞,它必須是有規章制度保證的。否則,就算今天花重金引進一位食用菌專家,明天也可能因老板有新想法,而把專家又曬在一邊,這時,食用菌專家要么坐冷板凳,要么只好根據老板興奮點的轉換而不斷轉換自己的研究領域。正是這種不斷的轉換,使相當一部分一流的專業人才變成二三流。
因此,食用菌企業要想長久吸引住高端人才,并不是完全可以用薪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還需要食用菌企業在規章制度的形成上建立科學的完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