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調研讓我有喜有悲,在食用菌原材料價格飛漲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的重重壓力下,一批批食用菌企業陷入絕境,大批菇農紛紛轉行。但也有的企業高歌猛進,部分菇農握著大把的鈔票喜笑開顏。
食用菌產業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這個產業的發展、技術進步、創新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確實從來不曾像如今這樣緊密過。
現代食用菌科學技術體系的發展,充分表明,食用菌產業危機往往會催生這個產業重大科技創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從這個意義上講,依靠科技創新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模式,是應對產業危機沖擊的根本出路;同時,也為食用菌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動力和契機。
應對食用菌產業危機的沖擊,使我們對建設創新型食用菌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提高質量效益需要創新,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開拓國內市場、帶動食用菌消費需求同樣需要創新……產業危機的嚴峻考驗,把這些知易行難的道理刻畫在菌人們心里,落實為自覺自愿的行動。不在創新中發展,就在守舊中淘汰。把自主創新作為調整食用菌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我國食用菌產業迎來又一個躍升的新起點。
食用菌產業之危機,是落后生產力之危,是先進生產力之機;是食用菌傳統發展模式之危,是食用菌科學發展模式之機。有些食用菌企業借“換擋”之機實施“創新驅動”的“動力切換”,加快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了解市場需求、力助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成為食用菌行業應對危機沖擊、實現升級轉型的決定性力量。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食用菌產業危機的沖擊,還讓菌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技術含量不高的現實,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缺少核心技術、缺少創新人才、缺少高端產品的制約,更加自覺地把加強原始創新、加快技術改造作為提升競爭力的根本。向創新驅動轉型。調整要素投入結構,在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基礎上,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高素質人力資源和管理創新的轉變。在突圍的拼搏中不忘長遠的發展,在危機的陰云中瞄準“后危機時代”,我國食用菌行業把應對危機與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把淘汰落后產能與搶占產業制高點結合起來,極具前瞻性地對產業進行戰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化蛹成蝶的陣痛之后,我們將獲得更加廣闊的新的發展舞臺。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緊緊抓住產業危機帶來的機遇“窗口期”,繼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食用菌產業才能凝聚起更上層樓的強勁實力。走上創新驅動的嶄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