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很多菇農說我能給他們解決不少實際問題,也有人詢問我有什么訣竅?”其實,我的訣竅十分簡單。
剛剛參加工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實驗室人員,心態放的很平和,每月96元的工資就很知足,我不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業余時間還經常充電學習。
我的工作調動很頻繁,企業、藥廠、研究所、學校,身不由己的經常變動,有時連自己都很厭煩。好歹都沒離開菌物這個本行。不管到那個單位,我都會發現各單位的問題很多(這是中國的國情)。怎么辦?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最簡單、最直接,但也最無效的方式。年輕人到單位里千萬不能抱怨,因為很多人比你還聰明,他們已經抱怨很多次了,你無非就是N+1次的抱怨。還有人會比這種抱怨的人好一些,他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單位應該這么做、那么做。你自以為這些建議很了不起,但是從領導角度來講,這屬于小兒科。也許領導當面會說這個建議不錯,但是一離開辦公室他就忘掉這個建議了。你花很多腦筋給領導提出建議,但領導不會采用,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方案能否成功。所以,我們在單位里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提意見和建議,而是真正地對單位作一些實質性的改進。記得我曾經的一位導師很固執,導致別的助手很不配合他的工作,我采取了背著導師改變技術路線的方法,試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位導師最后還比較欣賞我,從他身上我還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
從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也只要這樣才能得到鍛煉,記得一位行業人士曾諷刺一位教授每天騎自行車向菇農家取經,然后回學校教學生的事例。我倒覺得這位教授十分寧人敬佩。一位學者能放下架子向菇農求教,擺脫專一的理論框架,是我輩學習的榜樣,我國菌物界泰斗楊新美教授深入菇農群,將自己的理論升華,成為食用菌界的佳話。食用菌學科是多學科的邊緣部分,術業有專精,誰都不是萬能的,我們只能多工作,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進一步將理論升華,這幾乎是必有之路。
2008年,省菌協成立食用菌技術咨詢熱線,具體讓我負責。接觸了大量的菇農,為解決菇農的實際問題,我穿梭于菇棚采樣,實驗室化驗分析,再具體解決難題,自己抓不準的再請教別的學者。我感覺這是我知識最豐富、最充實的一段時間,讓我學到了課本難以學到的很多知識。在從業中來提高自己,我感覺來的快,來的實際。
在我們從業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站在外部的角度看,特別容易發現問題。但是往往只有本單位的人才知道真正的癥結在什么地方,最終應該做什么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一定要做自己最內行的東西,一定要在自己本身的職位上來提升自己。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定律。(參考文獻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