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近年來,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現代食用菌產業也在探索和實踐中突飛猛進,對什么是現代食用菌產業的特征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特征之一,是市場的適應性。傳統食用菌產業按菇戶自身需要被動地組織生產,屬于自給自種自銷導向和生產能力導向。而現代食用菌產業則是按照市場需求積極地組織生產,主動地適應市場,屬于市場需求導向。這種市場的適應性,主要體現在三個轉變上:
第一個轉變,從適應自身向適應市場轉變。幾十年來的傳統食用菌產業,都是菇民自己種、自己賣。而現代食用菌產業恰恰相反,是一種真正面向市場、服務市場的食用菌產業;是一種市場需要什么,就去種什么、加工什么、提供什么的食用菌產業;是一種敏銳地發現市場的潛在需求,主動地去培育和引導新的市場需求的食用菌產業。
第二個轉變,從適應小市場向適應大市場轉變。近幾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進一步開始了向市場的轉變,但到目前為止,還更多地局限在農貿市場上,局限在區域性的小市場。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食用菌產業,則應當是面對更大區域、適應更大需求的市場,應當是全國市場、全球市場。
第三個轉變,從適應單一市場需求向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時代,食用菌產品種出來后,極小部分搞加工,有的也只是在此基礎上粗加工。而現代社會的需求千變萬化,現代食用菌產業正是為適應和滿足這種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服務的。
特征之二,是功能的多樣性。傳統食用菌產業始終沒有跳出種植的框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周而復始。而現代食用菌產業則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使食用菌產業的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這種功能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三個轉變上:
第一個轉變,從解決溫飽、實現小康向幫助菇農更加富裕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勉強解決了菇農的基本生活問題,而要讓它進一步幫助菇農實現小康、持續增收,已經是勉為其難了。實踐已經證明,讓菇農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這一重任,已經歷史地落在了現代食用菌產業的身上。
第二個轉變,從單純提供物質產品向同時提供精神產品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只是簡單地提供物質產品。現代食用菌產業則是在適應市場對物質產品需求的同時,積極主動地為消費者提供菇菌休閑、菇菌旅游、菇菌觀光、菇村風情、菇菌文化、食用菌知識教育等自己特有的精神產品,通過讓消費者“飽口福”的同時,“飽眼福”來發展壯大自己。
第三個轉變,從傳統的一產向同時兼融一二三產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就是種植業。而現代食用菌產業由于食用菌產品加工的不斷深化,使它兼融混合了一二產業;食用菌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市場的不斷拓展,休閑菇業、城市菇業的興起發展,使得貿易流通業越來越發達。所以,現代食用菌產業實際上已經不是簡單化的第一產業,它已是三大產業的融合體,成了混合產業,成了綜合性最強、經營性最強的產業。
特征之三,是發展的可持續性。傳統食用菌產業是一種簡單再生產,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生產,以注重眼前利益為優先。而現代食用菌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利益共享,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處,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在于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這種發展的可持續性,主要體現在三個轉變上:
第一個轉變,生產空間從絕對分散向相對集中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是千家萬戶分散生產經營,而現代食用菌產業則是注重相對集中生產經營。相對集中的主要優勢,在于推動技術進步,取得規模效益。相對集中的基本形式,是以食用菌園區為載體的適度規模經營,以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為載體的工業化生產,以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為載體的產業化作業鏈。
第二個轉變,經營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總體上是家庭作業,經驗辦事,更多的是靠體力,靠自然資源的簡單消耗。現代食用菌產業則特別重視發揮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優勢,更多的是靠智力,靠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第三個轉變,工作目標從單純的發展生產向同時保護生態轉變。傳統食用菌產業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狹隘食用菌產業、偏廢食用菌產業,它時常表現為偏重甚至只顧眼前生產、即時需要,盲目地毀林種菇,污染環境,與自然界的矛盾不斷激化,以至常常受到“報應”。而現代食用菌產業則是既重視生產,甚至更重視生態。參考資料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易菇論壇】